圖片:藝術家對緊湊型熔鹽反應堆動力駁船的印象(由 Seaborg 提供)
韓國三星重工 (SHI) 表示已獲得美國航運局 (ABS) 的原則性批準,用于緊湊型熔鹽反應堆(CMSR) 動力駁船的概念設計 - 浮動式海上核電站 - 使用由三星開發的技術丹麥的西博。SHI 于 2022 年 1 月與 Seaborg 簽署了開發浮動核電站的商業協議,并計劃在完成所有發電設施的詳細設計后,于 2028 年實現商業化。
4 月, SHI 與 Seaborg 簽署了合作協議,以Seaborg 的 CMSR 為基礎開發浮動核電站。該協議包括開發制氫廠和合成氨廠,因為 CMSR 是提供穩定、清潔和安全電力的理想電源。
SHI設計的Power Barge可根據需要配備2-8臺100MW CMSR。SHI 表示,它不僅可以替代現有的化石燃料發電設施,還可以為工業系統、制氫和海水淡化設施生產電力和熱能。
根據 Seaborg 的說法,在 CMSR 中,燃料被混合到熔融的氟化物鹽中,氟化物鹽也可以作為冷卻劑,具有顯著的安全優勢。如果燃料鹽與大氣接觸,它會簡單地冷卻并變成“堅硬的巖石,其內部含有所有放射性物質”。該反應堆“將在接近大氣壓的壓力下運行,從而消除各種事故場景”。
在其 12 年燃料循環結束時,燃料將返回供應商,在那里分離出短壽命的裂變產物并送往儲存處。“由于燃料化學性質穩定且裂變產物壽命短,因此這種廢物在放射學上類似于放射性醫院廢物,可以使用傳統方法處理,”Seaborg 說。剩余的燃料鹽將在燃料供應設施中混合到新的 CMSR 燃料中。
6 月,Seaborg 獲得了歐洲創新委員會 (EIC)的創新資助。EIC 加速器預算為 101 億歐元,為企業提供財務支持和業務加速服務。選定的公司每家都會根據其需要獲得高達 1750 萬歐元的贈款和/或股權投資。
Seaborg 還在開發自己的電力駁船,“作為交鑰匙產品,準備停泊在工業港口”,輸電電纜將從駁船連接到岸上的電網。一個可選的解決方案是在駁船旁邊放置氫氣或氨氣生產設備,為該設備供電。根據 Seaborg 的時間表,第一艘駁船將于 2028 年交付,2030 年開始批量生產。
全世界有許多正在開發的熔鹽反應堆項目。在美國,Terrapower 等公司正在接受美國能源部的財政和其他支持。在加拿大,Terrestrial Energy 正在開發其一體化熔鹽反應器,英國的 MoltexFLEX 推出了基于熔鹽技術的 FLEX 反應器設計。美國公司 Thorcon 的熔鹽反應堆已經開發了大約九年,目的是在印度尼西亞部署它。然而,與 Seaborg 一樣,所有這些項目仍處于設計階段。俄羅斯還啟動了一項開發熔鹽反應堆的計劃,該反應堆將匯集其所有主要研究所和核企業開展該項目。這些項目中的哪一個最先建成示范工廠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