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駁船是模塊化的,可以產生 200-800 兆瓦的電力(圖片來源:SHI/Seaborg)
2020年12月,ABS表示已完成丹麥公司Seaborg Technologies開發的緊湊型熔鹽反應堆(CMSR)的新技術鑒定。該概念被發現滿足可行性階段,這是 ABS 新技術資格認證過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
去年 4 月,SHI 和 Seaborg 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以結合 SHI 的造船專業知識和 Seaborg 的 CMSR 制造和銷售交鑰匙發電廠。它還涵蓋了制氫廠和氨廠的發展。
Seaborg 的設計適用于模塊化 CMSR 動力駁船,可產生 200 兆瓦至 800 兆瓦的電力,使用壽命為 24 年。CMSR 沒有使用需要持續冷卻的固體燃料棒,而是將燃料混合在充當冷卻劑的液態鹽中,這意味著它會在緊急情況下簡單地關閉并凝固。
ABS 現已向 SHI 發出原則上批準 (AIP),以在 CMSR Power Barge 中使用 CMSR 設計。
作為新概念類批準流程的一部分,ABS 在早期概念設計階段授予 AIP,以協助客戶向其項目合作伙伴和監管機構展示項目可行性。AIP 確認,包括新技術在內的擬議新概念符合最適用的 ABS 規則和指南的意圖以及所需的適當行業規范和標準,但須遵守一系列條件。
SHI表示,CMSR Power Barge可根據電力生產需求配備2至8個100 MW CMSR。它將 CMSR Power Barge 描述為“核電與造船技術的融合”,并補充說它是“海上的核電站,在浮體中配備蒸汽渦輪發電機和輸電/配電設施”。該公司表示,與常規陸基核電站相比,“選址和設施限制要求相對較低,建設周期短至兩年左右,成本低廉”。
SHI 計劃在完成所有發電設施的詳細設計后,到 2028 年將 CMSR Power Barge 商業化。
它指出,Seaborg 正在積極開展針對缺乏永久電力的發展中國家的銷售活動。
SHI 表示,預計 CMSR Power Barge 將“擴大需求,不僅作為對現有化石燃料發電設施的替代需求,而且作為工業供暖系統、制氫和海水淡化設施的電力和熱能來源”。
SHI 海上設計負責人 Yeo Dong-il 表示:“我們將通過持續的浮動核電站技術開發和商業化努力,完成引領未來新市場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