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作者Oskar Hansson博士在12月14日發表于《阿爾茨海默病和癡呆癥:阿爾茨海默病協會雜志》的一項研究中寫道:“許多個體生物流體和成像生物標志物已被證明能夠預測未來的認知衰退。然而,缺乏對最相關生物標志物(如tau PET和血漿磷酸化tau(p-tau))的個體貢獻進行全面的頭對頭研究。”
為了闡明這一問題,研究人員在醫學文獻中搜索了之前參與阿爾茨海默病臨床試驗的個人。他們用所有研究生物標志物的完整數據集確定了118名患者。認知能力下降是根據每年迷你精神狀態檢查分數的變化(斜率)計算的,并與以下因素相關:MRI上的皮質萎縮、基線認知、載脂蛋白E基因(APOE)狀態、血漿和腦脊液(CSF)中p-tau217水平、神經絲輕鏈(NfL)和β淀粉樣蛋白42/40比率(單獨或組合)。
在一項統計分析中,tau-PET是兩年內對遺忘性MCI或遺忘性癡呆患者認知能力下降表現出最佳獨立預測的生物標志物。作者發現,當單獨使用每個生物標志物來預測認知變化時,基線tau PET放射性示蹤劑攝取值顯示最高的t值R2和最低的Akaike信息標準值。
該研究小組寫道:“研究結果表明,當預后信息非常重要時,tau PET可能是臨床實踐和試驗中(阿爾茨海默病)診斷檢查的重要補充。”
作者補充道,從臨床角度來看,了解患者在相關時間間隔內保持穩定或可能顯著惡化的可能性非常重要。他們指出,在一項調查研究中,“我的記憶力退化的速度有多快?”最近被列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和護理人員需要回答的最重要問題。
最后,該小組表示:“通過了解tau PET狀態、幾個簡短認知篩查測試的基線表現以及NfL,現在可以使用本研究結果開發的易于使用的在線工具進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