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上,同位素室8位科研骨干匯報了各自在2022年度取得的重要成果,研究領域涉及地球物理學、大地構造學、巖石學、巖石地球化學、實驗巖石學、同位素地球化學等,內容包括:“青藏高原東緣多尺度地震學成像及其意義”,“造山帶地殼改造構造-變質-巖漿響應”,“用硼-鉬同位素示蹤板塊俯沖與物質循環機制與過程”,“地球揮發份增生過程及機制”,“五硫同位素的分析技術優化與臨近空間高能粒子示蹤”,“SIMS揮發份測試技術研發和鋯石的水含量體系研究”,“全球弧火山巖研究揭示地球深部氧循環”以及“青藏高原新生代巖石圈演化與高原表面隆升及平坦化”等。這些成果主要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以及Geology、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等國際重要地學刊物上。成果報告人同與會師生展開了熱烈討論和深入交流,由同位素室主任和各學科組代表組成的10位評委對各項成果進行綜合評分,最終評選出5項優秀成果,分別為“五硫同位素的分析技術優化與臨近空間高能粒子示蹤”(林莽等)、“用硼-鉬同位素示蹤板塊俯沖與物質循環機制與過程”(李洪顏等)、“地球揮發份增生過程及機制”(李元等)、“全球弧火山巖研究揭示地球深部氧循環”(楊陽等,并列第四)和“青藏高原新生代巖石圈演化與高原表面隆升及平坦化”(張修政等,并列第四)。
王強常務副主任主持會議 鄧陽凡研究員做線上報告
蔣映德研究員做報告
李洪顏研究員做報告
李元研究員做報告
林莽研究員做報告
夏小平研究員做報告
楊陽副研究員做報告
張修政副研究員做報告
學術報告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