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核電技術等取得重大成果,“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從1991年12月秦山核電站成功并網發電,到2022年9月底我國有54臺在運核電機組、23臺在建核電機組,在建機組數為全球第一;經過30年不懈努力,我國核電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為5.1%,自主設計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國和一號”不斷突破創新。伴隨我國核電技術創新的堅實步伐,國家核安全監管體系不斷發展并日臻完善。
近日,《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決定》指出,要深刻領會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部署。作為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我們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要緊密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進一步提高對核安全重要性的認識,努力構建現代化的核安全監管體系,促進我國核電高質量發展。
充分認清核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我們要充分認清核安全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國之大者”,是政治性極強的業務工作,也是業務性極強的政治工作。我們要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進一步加大核安全監管力度,擔當起國家核安全監管的職責使命。
著力構建規范完善的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系。我們要以歷史主動精神下大力氣構建“點面結合、協同發力、重點突出、三位一體”的現代化核安全監督體系。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重點是以堅持以法律法規標準為準繩,用好監督程序和經驗反饋案例,逐步提升核安全行政執法規范化水平。我們要進一步推進核安全文化宣貫,強化核電運營單位主責意識,推動“兩個零容忍”落地見效,質量保證體系高效運轉,堅決杜絕“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的發生。
持續提高核安全監管能力。核電是高技術產業,做好核安全監管需要高層次專業化人才。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綠色低碳發展是大勢所向,核電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與此同時,守住核電安全底線的壓力就會增大,這就需要我們盡快補齊監管能力短板,提高科學化、專業化、信息化水平,著力打造專業權威的監管人才隊伍,持續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
風正好揚帆,奮進正當時。2022年,我國新核準建設10臺核電機組,核電安全有序發展成為深入推進“雙碳”戰略實現和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我們要發揚核安全事業高于一切、核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嚴慎細實規范監管、團結協作不斷進取的中國核安全精神,把總體國家安全觀落實到核安全監督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安全保障。
(作者系生態環境部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分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