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659 SCT也被稱為Nova Scuti 2019或ASASSN-19AAD,最早是2019年10月29日由超新星全天自動勘測(ASAS-SN)發現的一顆位于盾牌座的銀河系新星。在其最大光學發射期間,它的V波段亮度為8.4mag,但它在天空中靠近太陽的位置使得觀測非常具有挑戰性。墨西哥瓜納華托大學丹尼斯·杰克率領的天文學家團隊不顧觀測困難,對V659SCT進行了研究。
研究使用安裝在墨西哥1.2米TIGRE望遠鏡上的海德堡擴展射程光學光譜儀(HEROS),獲得了新星中等分辨率的光譜。研究使用用機器人1.2m TIGRE望遠鏡及其中分辨率(R≈20000)HEROS光譜儀,在NOVA V659 SCT爆發的不同階段獲得了一系列8個光譜 ( 3800到8800Å )。根據TIGRE望遠鏡的數據,估計V659SCT距離地球約24500光年。觀測在研究的新星光譜中發現了氫、鐵、氧、鈉和鈣等原子的發射線。
研究結果表明,V659SCT從光學厚吸收線譜迅速進入光學薄的星云相,包絡質量較小。研究人員指出,這被認為是演化程度較高、白矮星質量相對較大系統的典型情況。與其他類似新星相比,V659SCT的譜線吸收特征普遍表現出較高膨脹速度。研究通過對V659SCT光譜中星際介質(ISM)吸收特征的分析表明:兩條鈉D線都顯示出一個由三個主要組分組成的子結構,還鑒定了鈣、鉀原子的ISM吸收特征。
此外,還發現新星V659星際溫度的光譜,具有彌散星際帶(DIB)的幾個特征,天文學家設法確定了它們的速度和等效寬度,其結果表明,由于銀河系高度變紅,DIBS相對較強。研究給出了在新星光譜中發現的譜線列表,最常見的特征是HI、OI、NaI、FeII和CaII。研究強特征的光譜演化發現,吸收特征在消失前向較高的膨脹速度移動,而發射特征則表現出(不同的)不對稱性。
多虧了中等光譜分辨率,研究人員才識別和分析了光譜中存在的星際介質吸收特征。同時檢測到NaⅠ和CaⅡ的原子吸收特征,Na D譜線在-10,30和85 km/s附近有三個主要吸收特征,表現出更復雜的亞結構,同時在Nova V659 SCT譜中發現了幾個DIB,并確定了它們的速度和等效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