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Rafael Mariano Grossi)和芬蘭外交部長哈維斯托閣下在維也納市政廳舉行的第 14 屆國際保障監督研討會活動期間參加了一個高級別小組討論會。(照片:D.Calma/IAEA)
在本周在維也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部舉行的第14屆國際保障專題討論會上,與會者一直在反思在 6 年的核保障實施過程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核實各國是否履行了僅將核材料和技術用于和平目的的國際法律義務。今天,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全球近 190 個國家實施保障措施。
今年是核核查的兩個重要周年:第一個全面保障協定(CSA)生效50周年和第一個附加議定書(AP)生效25周年。
“國際原子能機構官方承諾核實核材料,同時協助和協助發展和平核技術,準確地反映了原子能的根本雙重性質,”歷史學家和普利策獎獲得者理查德羅德斯在專題研討會的主題演講中說題為“充滿希望的過去”。
保障專題討論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全球利益攸關方匯聚一堂,支持原子能機構的保障。本周,來自 IAEA 成員國的保障監管當局、研發界、工業界和民間社會正在確定 IAEA 保障的挑戰和機遇,展示研究成果,分享想法并建立伙伴關系。
昨天,在維也納市長主辦、核威脅倡議組織贊助的一次研討會上,一個高級別小組在歷史悠久的維也納市政廳召開了會議。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西與芬蘭外交部長哈維斯托閣下一起參加了小組討論;Luis Javier Campuzano Piña 大使,國際原子能機構常駐代表,墨西哥合眾國常駐代表團;Susan Eckey 大使,國際原子能機構常駐代表,挪威王國常駐代表團;以及澳大利亞保障和防擴散辦公室主任杰弗里·肖。挪威于 1962 年接受了 IAEA 的第一次視察;墨西哥于 1968 年締結了第一個適用于一國所有核活動的保障協定;芬蘭實施了第一個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NPT),1972 年;第一個 AP 于 1997 年對澳大利亞生效。
哈維斯托先生說:“促使我們成為‘快速行動者’的原因是芬蘭真的希望為我們的和平核計劃提供國際保障,而不是與核供應國簽訂雙邊保障安排。” “加強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保障監督是一個非常熱門的問題,并得到芬蘭的全力支持。我們贊揚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各個方面所做的工作。”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隨后的全面保障協定意味著原子能機構有責任保護那些加入該條約的無核武器國家的所有核材料。早期的保障措施側重于核實已申報設施中已申報的核材料,但 1990 年代在伊拉克發現未申報的核活動揭示了這種方法的局限性。為加強該系統,原子能機構成員國制定了一項名為《附加議定書》的新協定,通過擴大原子能機構獲取信息和核查地點的途徑,大大提高了原子能機構探測未申報核材料和活動的能力。今天,140 個國家擁有生效的附加議定書,最近一次在塞拉利昂和原子能機構之間于星期一,即專題討論會的第一天締結。
“從 1990 年到 1997 年,保障措施是積極的,25 年來有了第一份法律文書,”原子能機構法律事務廳前保障措施科科長勞拉·羅克伍德說。“與原子能機構成員國的持續溝通,以及稱職和富有想象力的領導,是取得這些成功的關鍵。再次需要成員國和原子能機構之間的目標一致來應對當今的挑戰。”
本周仍將參加專題討論會,與會者將聽取一個由年輕專業人員組成的小組與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兼保障司司長馬西莫·阿帕羅討論可能的技術需求、預期的技能要求和預測的核查方法未來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