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張躍強告訴記者,“核春115通過專家組測產,實現畝產724.14公斤,刷新了全國優質強筋春小麥高產紀錄,13年的選育歷程最終取得實打實的成效!”
“新疆春小麥完全具備實現優質、高產‘雙高’的潛力。”張躍強介紹,核春115是在常規雜交育種基礎上,結合輻照誘變、蛋白亞基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技術,經多代單株、單穗選擇,南繁北育選育出的春小麥新品種,具有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等特點,由新疆農業科學院核技術生物技術研究所與新疆新瑞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選育,今年通過自治區品種審定,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9月17日,位于哈密市巴里坤縣奎蘇鎮的核春115高產示范田進行實打實收。李麗 攝
此次核春115的高產創建地位于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奎蘇鎮,這里是小麥生產的冷涼區,冬季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攝氏度,冬小麥很難安全越冬。在春季播種春小麥,由于全年有效積溫不足,即使采用先進的田管技術,也很難實現優質高產。
“我們每年都要種4、5個品種的春小麥,就是為了找到適應氣候的‘好苗子’。”巴里坤縣奎蘇鎮合和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仇其信說,今年,合作社看重核春115適應性廣的特點,試種了200畝,按照技術要求認真開展標準化田間管理,沒想到竟刷新了全國優質強筋春小麥高產紀錄。
“種子不愧是農業的芯片,增產又增收!” 仇其信高興地說,核春115在普通地塊依然能夠達到畝均600公斤的高產水平,比一般春麥品種增產100公斤,憑借其強筋小麥的品質優勢,每公斤收購價達到3.2元,比普通小麥高出0.2元。
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近年來,我區實施了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良種聯合攻關項目,加快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發展進程,不斷提高育種創新能力。上一個創建全國優質強筋春小麥單產紀錄的品種新春37號也是由新疆農業科學院育種家團隊培育的,2021年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創造了708.5公斤的單產紀錄。
“我區每年春小麥種植面積在400萬畝左右,核春115的推廣不僅有助于提高我區春麥產量,還有望解決冷涼地區小麥筋力弱、品質低等難題,為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提高糧農收入提供了有力依托。” 張躍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