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人民醫院
2021年9月,劉阿叔(化名)因為進食固體食物哽咽感來到我院消化內科門診就診,發現食管惡性腫瘤,入院準備做腫瘤切除手術。
醫生很謹慎:發現了食管腫瘤,全身其他器官情況如何呢,腫瘤組織會不會已經對其他組織造成影響呢,能否進行手術治療呢?不可貿貿然直接進行手術切除,對疾病進行準確的臨床分期對治療方式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
于是,具有疾病全面評估意識的臨床醫生在手術前建議劉阿叔進行PET/CT全身檢查,了解腫瘤侵犯范圍并對全身情況進行詳盡評估。
結果如何?
PET/CT全身顯像后,我們發現劉阿叔:1.食管胸中下段占位,代謝異常活躍,符合食管Ca改變;縱隔多發淋巴結,代謝活躍,考慮淋巴結轉移。2.乙狀結腸節段性增厚,代謝活躍,考慮結腸惡性腫瘤可能(結腸癌?),建議腸鏡檢查;鄰近腸系膜小淋巴結,代謝未見增高,暫考慮反應性改變,建議隨訪。
看不懂沒關系,小編告訴大家,這說明:
除了食管惡性腫瘤,PET/CT全身顯像中還發現了乙狀結腸病變!
這下子該如何進行下一步治療呢?
先處理食管病變,還是處理結腸病變呢?
PET/CT全身檢查后,臨床醫生出于對病人負責任的態度,并沒有急于進行食管腫物手術切除,而是請胃腸外科醫生進行會診,予以腸鏡檢查,病理結果提示乙狀結腸癌。
綜合PET/CT全身顯像和腸鏡檢查結果,看出食管腫瘤并沒有發生遠處轉移,可以進行手術切除。而且相對于食管腫瘤,乙狀結腸病變范圍和所引起的癥狀相對較輕。所以臨床醫生決定給劉阿叔先進行食管腫瘤切除手術。
2個月后,待身體情況恢復后,劉阿叔至胃腸外科住院就診,再進行乙狀結腸腫瘤切除手術,術后病理提示腫瘤細胞尚未突破漿膜層,未見明確神經及脈管侵犯,腸周淋巴結未見癌轉移,提示病變處于較早階段。雖然很不幸患上兩個惡性腫瘤,但不幸中的萬幸是:第一個惡性腫瘤食管癌,沒有發生遠處轉移瘤;第二個惡性腫瘤結腸癌屬于早期病變,沒有局部和遠處轉移。這里,具有一次檢查、全身掃描的PET/CT發揮了重要的檢查作用。
在腫瘤患者治療前做PET/CT全身評估,除了協助分期,有時候也會發現第二腫瘤!
腫瘤患者應選擇哪種治療方法,需要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臨床分期、病理類型等方面來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而PET/CT顯像全身評估在腫瘤患者臨床分期中起著重要作用。
PET/CT全身顯像不僅能了解原發腫瘤局部情況、周圍淋巴結有無轉移,而且可對全身其他器官情況進行評估,監測腫瘤是否發生遠處轉移及轉移的程度,有助于臨床醫生根據患者腫瘤分期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此項檢查有時候也會發現早期的第二惡性腫瘤。若劉阿叔沒有做PET/CT全身檢查,根據胸部CT增強也可以協助確定食管癌局部手術范圍,但會漏掉乙狀結腸癌早期病變,使已經存在的結腸癌錯過早期治療時機,也缺乏其他臟器沒有轉移瘤的客觀依據,不利于將來隨訪。
總之,PET/CT全身顯像在腫瘤良惡性鑒別、腫瘤治療前臨床分期、指導腫瘤患者個體化治療、惡性腫瘤療效評價、監測腫瘤復發等方面具有獨特價值,有時候也會發現第二腫瘤,是腫瘤患者診治管理的重要工具。
珠海市人民醫院核醫學科
學科帶頭人——許杰華
許杰華,珠海市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任,珠海市高層次人才,中山大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專業博士,原中山大學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嶺南名醫,南粵好醫師,調入珠海市人民醫院前在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核醫學科工作近20年,第一批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第九屆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第十屆理事會理事,廣東省核醫學分會第十屆、第十一屆青委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第十二屆委員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第十屆、第十一屆青年委員會委員,亞洲核醫學委員會委員,美國University of Florida 訪問學者。對PET/CT、SPECT影像診斷、甲狀腺疾病(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的診治、皮膚疤痕及血管瘤核素治療等具有十分豐富的臨床經驗。主持國家自然等各級課題多項;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三十余篇,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第二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