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2022年2月發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上的一篇文章,題目為“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targeted therapy using [177Lu]FAPI-46 compared with [225Ac]FAPI-46 in a pancreatic cancer model”。文中,作者比較了β衰變核素177Lu和α衰變核素225Ac分別標記的FAPI-46在胰腺癌模型中的治療效果。研究結果顯示,[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均可抑制腫瘤生長;二者相比,[177Lu]FAPI-46的治療效果相對較慢,但持續時間較長。本文的通訊作者是大阪大學的Tadashi Watabe。
背景介紹
腫瘤基質占腫瘤質量的90%,在腫瘤的生長、轉移和進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成纖維細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ion protein, FAP)在許多上皮癌間質的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CAF)中高度表達,與不良預后相關。相反,FAP在正常組織中表達較低。因此,FAP是相關上皮癌診斷和治療的良好靶點。在之前的研究中,68Ga、99mTc等核素標記的FAP抑制劑(FAPI)或FAPI衍生物,經PET/CT或SPECT/CT顯像后可實現相關上皮癌的有效診斷。然而,關于FAPI治療取得顯著成功的報道還相對較少。作者在前期的研究中使用α衰變核素225Ac(t1/2=10 d)標記FAPI-04,并研究其對人胰腺癌的治療效果。然而,FAPI通過腎臟快速排泄,且其生物半衰期與225Ac的物理半衰期不匹配。
在本研究中,作者嘗試使用β衰變核素177Lu(t1/2=6.7 d)標記FAPI-46,比較[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在胰腺癌模型中的治療效果,以期找到半衰期較短的最佳放射性核素。
設計思路
作者制備了[18F]FAPI-74、[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三種FAP靶向放射性藥物。在PANC-1人胰腺癌異種移植小鼠模型中,使用[18F]FAPI-74進行PET/CT成像;研究[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的生物分布;比較不同劑量的[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對腫瘤的治療效果,并評估潛在的副作用。
數據分析
首先,作者成功制備了[18F]FAPI-74、[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三種放射性藥物,三者的結構式如圖1所示。
圖1、[18F]FAPI-74、[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的結構式
PANC-1異種移植小鼠經尾靜脈注射[18F]FAPI-74后,分別進行動態和靜態PET/CT掃描,并測量感興趣區(肌肉、心臟、肺、肝、膽囊、腎、腸和腫瘤)的平均標準攝取值(SUVmean)和最大標準攝取值(SUVmax)。結果顯示:[18F]FAPI-74被腎臟迅速清除,但腫瘤清除緩慢(圖2. a);[18F]FAPI-74能較清晰地描繪腫瘤(圖2. b);腫瘤內[18F]FAPI-74的積累顯著高于大多數器官,但由于[18F]FAPI-74主要經膽汁和尿液排泄,膽囊和腎臟的攝取更高(圖2. c)。然后,作者通過免疫組化證實了FAP在腫瘤基質中的高表達(圖3)。
圖2、(a)[18F]FAPI-74在PANC-1腫瘤和正常器官中的時間-放射性活度曲線。(b) PANC-1異種移植小鼠[18F]FAPI-74靜態冠狀PET成像(左)和PET/CT融合成像(右),箭頭所指為腫瘤。(c)腫瘤和正常器官的SUVmean(上)和SUVmax(下)。
圖3、(a)PANC-1異種移植物中FAP的免疫組化染色。(b)陰性對照。(放大倍數:400×)
經尾靜脈向PANC-1異種移植小鼠注射[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探究二者在PANC-1異種移植小鼠中的生物分布。結果如圖4所示,在給藥后24 h [177Lu]FAPI-46在腫瘤、大腸和骨骼中積累相對較高,[225Ac]FAPI-46在腫瘤、脾、肝、胃中的積累相對較高。
圖4、在給藥后3 h和24 h,PANC-1異種移植小鼠中各器官[177Lu]FAPI-46(a)和 [225Ac]FAPI-46(b)的攝取百分比(%ID/g)。
隨后,作者在PANC-1異種移植小鼠中比較兩種放射性藥物對腫瘤的治療效果。經尾靜脈將的[177Lu]FAPI-46或[225Ac]FAPI-46注射到PANC-1異種移植小鼠中,兩組藥物均設置有空白對照組。在觀察期間,每周評估三次腫瘤大小和小鼠體重。所有動物在以下條件下進行安樂死: (1)當動物遭受不堪忍受的痛苦時;(2)當觀察到活動顯著減少或食物和水攝入量顯著減少時;(3)當觀察期結束時([177Lu]FAPI-46組44天,[225Ac]FAPI-46組32天)。
給予[177Lu]FAPI-46后,小鼠腫瘤大小和體重的變化如圖5所示。通過多劑量組之間的比較,腫瘤的生長呈現抑制趨勢。同時,與對照組相比,10 MBq組和30 MBq組小鼠的體重略有下降。給予[225Ac]FAPI-46后,10 kBq和30 kBq組小鼠腫瘤生長立即受到抑制,但3 kBq組的抑制作用非常輕微(圖6. a)。3個劑量組中30 kBq組小鼠治療效果最佳,但該組小鼠體重有一定下降(圖6. b)。
圖5、[177Lu]FAPI-46組PANC-1異種移植小鼠相對腫瘤大小和相對體重的變化。
圖6、[225Ac]FAPI-46組PANC-1異種移植小鼠相對腫瘤大小和相對體重的變化。
本研究中,[177Lu]FAPI-46的最小給藥劑量(3 MBq/只)是根據臨床實踐中[177Lu]DOTA-TATE的推薦劑量基于小鼠體重換算后確定的,而[177Lu]FAPI-46設置的最大給藥劑量(30 MBq/只)遠超該值。同時,考慮到潛在的副作用,[225Ac]FAPI-46的最大給藥劑量設定為每只小鼠30 kBq。觀察期結束后,取各組小鼠的腫瘤和腎臟進行H&E染色。結果如圖7所示,與對照組相比,各組小鼠腎臟沒有觀察到明顯的組織學損害。
圖7、H&E染色結果:[177Lu]FAPI-46組腫瘤(a)和腎臟(b);[225Ac]FAPI-46組腎臟(c)。(黃色標尺示50 μm)
總結與展望
這項研究揭示了[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在PANC-1異種移植物中的治療效果。研究的設計思路并不復雜,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只使用PANC-1一個細胞系進行評估;[225Ac]FAPI-46組的樣本量不足;沒有確定PANC-1模型中[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的最大耐受劑量。
研究結果顯示,[225Ac]FAPI-46對PANC-1異種移植物的治療效果更快,但持續時間較短,而[177Lu]FAPI-46顯示出緩慢、持久的治療效果。這可能是因為兩種放射性藥物的靶細胞均是基質中的CAFs,而不是腫瘤細胞。由于基質和腫瘤細胞的不均勻分布導致不均勻的劑量分布,α粒子可能難以充分到達腫瘤細胞。腫瘤細胞更有可能受到[177Lu]FAPI-46的β粒子的照射,但其細胞殺傷性較α射線弱。
總體而言,[177Lu]FAPI-46和[225Ac]FAPI-46的治療效果相當有限。與對照組相比,一些腫瘤抑制作用并不明顯。一方面,FAPI在腫瘤中的滯留時間較短。雖已有研究者開發出相關的FAPI衍生物以提高腫瘤滯留率,但滯留率的顯著提高并非易事,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結果。另一方面,177Lu和225Ac較長的物理半衰期與FAPI的生物半衰期并不匹配。一些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核素,如188Re(t1/2=17.0 h)或211At(t1/2=7.2 h),在給藥早期即在腫瘤病灶內到達較高的放射性活度,有希望提高FAPI靶向治療效果。在未來的研究中,可比較188Re和211At標記的FAPI的治療效果,尋找最適合FAPI靶向治療的放射性核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