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婆婆被帕金森病困擾十幾年,后來逐漸陷入困境,不吃藥全身僵硬,想動動不了,吃藥后開始不受控制地手舞足蹈,生活不能自理。近日,武漢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專家為她裝上了“腦起搏器”,不久后老人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來自孝感的吳婆婆(化姓)今年62歲,患帕金森病已經有13年,剛開始癥狀比較輕,藥物治療效果十分明顯,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的癥狀不斷地加重,藥效也逐漸下降。從6年前起,吳婆婆每次服藥后開始出現手舞足蹈的異動癥狀,身體不受控制地舞動,但不用藥時,她又像被施了“定身術”一樣,身體又變得僵硬,想動卻動不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人帶著她慕名趕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求診。
入院后,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麻醉科等多學科組成的帕金森病MDT團隊經過充分的會診討論,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后,確認患者的情況適合接受DBS(腦起搏器)手術,能夠在藥物已經控制不好的情況下,有效緩解癥狀。
神經外科專家為患者檢查術后恢復情況。通訊員供圖
通過核磁共振和CT融合確定目標神經核團——“靶點”,手術中通過電生理監測及術中喚醒麻醉技術測試確認,術中減淺麻醉,患者可根據醫生指令做出“握手”動作,主刀醫生將刺激電極精準放置“靶點”。手術后吳婆婆手舞足蹈的異動癥狀較之前明顯改善。
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潞告訴家屬,腦深部電刺激手術(DBS)俗稱腦起搏器,當神經刺激器釋放信號,顱內電極會適當刺激神經核團從而改變神經電活動,達到治療改善患者神經癥狀的目的。腦起搏器在術后一個月開機,患者的癥狀能得到更好控制,有望回歸正常生活。
該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旃培艷介紹,目前藥物治療仍是帕金森病早期的首選治療手段,但藥物療效較好的階段即“蜜月期”過后,一般是5年左右,之后藥效會逐漸減退,單純的藥物治療已經無法控制病情,患者會出現異動癥、開關現象等癥狀。此時經過專業帕金森MDT團隊充分評估后,可考慮進行腦深部電刺激手術(DBS),緩解患者的癥狀,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