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以下簡稱“新國大蘇研院”)大健康生物與食品工程卓越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楊宏順團隊在微生物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應用與環境微生物學》。楊宏順團隊利用核磁共振光譜法,揭示了熱處理對面粉中六種常見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滅活作用及原理,為在面粉生產中增添加熱殺菌步驟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該研究也為今后在粉狀食品基質中開展微生物的組學研究提供了方法,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細胞的生理及代謝功能,為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可能。
小麥是最常見的糧食作物之一,由小麥面粉制作的多種主食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食物選擇。面粉制成的食物通常在高溫烹飪后食用,烹飪不僅能增強食物的風味,還能起到殺菌的作用,消除面粉中潛在的致病菌危害。正因如此,常規的小麥面粉生產過程不包含殺菌步驟。楊宏順團隊評估了加熱處理(60℃和70℃)對面粉中六種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殺菌效果。該研究表明,熱處理能有效減輕面粉中的大腸桿菌污染,因此可作為一種有效的殺菌方式應用于面粉的生產過程中。同時,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謝組學揭示了熱處理過程中細菌細胞微觀層面的變化,對理解熱處理的殺菌機制提供了幫助,有助于在大健康領域推動食品生物技術的發展。
新國大蘇研院的科研工作聚焦前沿技術,開展原創性、應用性研究,與產業發展強關聯,與蘇州工業園區及地方科技深融入,已建立環境與能源納米科技、智慧醫療技術、大健康生物與食品工程等卓越研究中心以及生物醫學工程創新中心。目前,新國大蘇研院承擔各項科研項目100余項,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了900余篇有影響力的科研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Nature母刊,21篇發表在Nature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