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2022年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表明,甲狀腺癌目前已躍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三位。甲狀腺癌的首選治療是外科手術,部分患者在手術后還需接受放射性碘(碘-131)治療。不少患者或其親友談核色變,不知所措。
值此國際甲狀腺知識宣傳周,就讓我們為您揭開甲狀腺癌核素治療的神秘面紗,解答患者的疑問。
碘-131治療作為分化型甲狀腺癌手術后重要的輔助治療之一,至今已有八十年的歷史,技術成熟、簡便無創、療效確切且安全性好。
由于部分甲狀腺癌可能突破甲狀腺包膜的限制、襲擊周圍的友鄰組織,手術切除未必能做到絕對的斬草除根;腫瘤細胞或可悄無聲息地轉移到其他遠隔的部位(比如肺、骨等備受甲狀腺癌青睞的盟友);另外,術后殘存的少量甲狀腺中也可能存在隱匿躲藏的小病灶。因此,為了控制已經發現的腫瘤轉移病灶,或避免一些隱匿病灶卷土重來,就要請治癌明星碘-131出馬了。
患者通過口服碘-131后,可以定向聚集到殘余甲狀腺組織或癌細胞中,利用其發射出的β射線,發揮組織殺傷作用。所以碘-131治療甲狀腺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即精準靶向定位于病灶,集中火力高效殺傷腫瘤。
如果患者的手術后病理報告證實為甲狀腺乳頭狀癌或濾泡癌,則可根據病情選擇性地進行碘-131治療。全面、綜合的治療前評估是決定是否要接受治療的關鍵。
核醫學科醫生通常會綜合評估以下信息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治療決策:①外科術中所見及術后組織病理學結果(如有分子檢測結果也需提供);②對前期接受治療的反應進行評估,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甲狀腺球蛋白Tg及抗體TgAb)和影像學檢查(根據病情選擇性做頸部超聲、CT、核磁共振、碘-131全身顯像、PET/CT等);③合并其他疾病及接受治療的情況;④在充分溝通接受碘-131治療可能帶來的益處及承擔的風險后,患者的個人意愿;⑤是否處于妊娠/哺乳期或是否有妊娠計劃等。
可見,是否需要接受碘-131治療是綜合考量后由核醫學專科醫生和患者共同決定的,而不是簡單根據某個單一的結果就做決策。
首先,碘-131治療前需要做一些特殊的準備,所以建議患者先到核醫學科就診,了解需做的檢查項目和時機,并遵囑做相應的治療前準備(如低碘飲食、停用優甲樂等)。然后在約定時間到相應的檢查科室完成治療前的評估檢查。結果回報后,請攜帶完整的病歷資料再次回到核醫學科,由專科醫生在評估完所有結果并和患者進行充分溝通后,來做出碘-131治療決策,并安排患者到專門的防護病房來完成治療。
治療過程非常簡單,就是在醫護指導下喝下含碘-131的液體(或者是包裹著碘-131的膠囊)。此后就進入隔離觀察期(注意是針對射線防護的隔離,而非傳染性隔離),出現任何不適都可以和醫護人員隨時溝通。出院前還有一項特殊而關鍵的檢查要做,即碘-131全身顯像,可以直觀呈現碘-131要攻擊的目標。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只有一句話,有圖有真相。
上圖為碘-131清甲治療前后對比圖。紅色箭頭指示的殘留甲狀腺組織在治療半年后消失。
上圖為碘-131清灶治療前后對比圖。經過多次間期為半年的連續治療后,頸部及雙肺多發病灶明顯減少、變淡或消失。
可見,碘-131能精準定位于甲狀腺癌病灶,并發揮高效的殺傷作用,是抗擊腫瘤的利器。
碘-131治療的安全性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患者在進行碘-131 治療過程中,各器官或組織射線照射都在輻射許可范圍內,但部分照射可能會引起患者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頸部腫痛、口干、一過性味覺減退等,癥狀多較輕微,必要時給予對癥治療可緩解。
目前尚無證據表明碘-131治療會對患者的性腺產生遠期影響。尚未發現接受碘-131 治療的患者生育的子代存在發育障礙、畸變或惡性腫瘤發生率有異常變化。對長期存活患者的隨訪研究顯示,接受碘-131治療后發生其他惡性腫瘤的風險極低,無需進行相關的專項腫瘤篩查。
甲狀腺癌術后的患者在接受碘-131治療的過程中,只要認真遵從核醫學科醫生交代的輻射防護指導,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輻射,治療方法本身是很安全的。
不是所有的甲狀腺癌患者經過技藝高超的手術就能確保萬無一失了,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甲狀腺癌術后患者都需要做碘-131治療,核醫學專科醫生的評估很重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