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丨大地上的星火——致敬每一位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與核技術工作者
2022-05-23 16:03
來源: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
核技術
大地之上,何為星火?有一些偉大的名字,如天上星辰,指引著時代的方向。而時代,不止有星辰,這片大地上,還有許多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他們或扎根于基層,或投身于開辟新的道路。他們在各個領域發出光,亦點亮了我們的時代。他們,便是大地上的星火。義無反顧地燃燒,以科學家精神創造著光亮,也為我們創造著時代的希望。在第六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來臨之際,致敬所有默默奉獻的科技工作者!致敬大地上的星火!
推薦閱讀
“近鄰宜居行星巡天計劃”的科學載荷是一臺口徑為1.2米、焦距為36米的高像質、低畸變、高穩定光學望遠鏡,可實現全視場近衍射極限成像。
2022-05-31
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云參觀”環節,講解員通過對沙盤模型的演示,展現了對撞機的全貌。畫面切換到對撞機的“大腦”中央控制室、對撞機的“眼睛”北京譜儀控制室、儲存環隧道以及同步輻射大廳,科研人員全方位解讀了科學家如何操作對撞機、并利用正負電子對撞數據進行科學研究,以及如何利用對撞機的“副產品”同步輻射光進行多學科實驗研究。
2022-05-31
援助包括制定和提供使用核技術執行應急行動計劃的指導,該核技術用作害蟲的避孕措施。伽馬射線輻照被用來對大量飼養的地中海果蠅進行消毒,這樣,雖然它們保持性競爭,但它們不能產生后代,隨著時間的推移,數量會減少。
2022-05-31
據報道,2021年12月14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科學任務理事會副局長托馬斯·祖布欽在新奧爾良舉行的“2021年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秋季會議”上宣布,人類發射的“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簡稱PSP),在發射三年后,于2021年4月成功穿過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日冕),成為首個“接觸”太陽的航天器。
2022-05-27
太空中心表示,太空輻射主要包含伽瑪射線、電子、質子與重粒子,以低地球軌道而言,是以質子為主,大約占95%;衛星在太空環境容易遭輻射攻擊而造成系統功能失常,輕者需重新開機才能恢復正常運作,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電子元件損壞,使衛星無法執行任務,因此電子元件必須具有抗輻射能力。
2022-05-24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