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稱,俄羅斯導彈試驗場爆炸事故發生時,該試驗場正在測試一種新型“核電池”。
據俄羅斯《消息報》網站8月15日報道稱,本月8日在阿爾漢格爾斯克州導致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5名專家遇難的爆炸,與“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的測試并無關系。這次突發事件是在測試一款未來推進器——新型液體燃料噴氣發動機時發生的。俄羅斯國防部消息人士透露,這款新型發動機安裝了“核電池”。2名俄羅斯軍工綜合體的消息人士證實了這一點。該“電池”在軍工業內部的叫法是全新
同位素電源。盡管測試失敗,但研究工作仍將繼續。
這位消息人士指出,8日是這種同位素噴氣發動機首次進行試驗場測試。他沒有透露新研究的用途。
俄軍事專家認為,這種“電池”是用來代替傳統蓄電池的。它將大大簡化維護工作,降低液體燃料導彈發動機的使用成本。它的燃料和氧化劑分開放置,在壓入燃燒室后發生作為引燃過程的微量爆炸,然后燃燒并釋放大量熱能。這種設計比固體燃料發動機更復雜。
俄羅斯軍事歷史學家德米特里·博爾堅科夫對俄媒介紹說:“液體燃料發動機的能量大得多。這意味著導彈加速更快。這種發動機的缺點是比較危險。燃料和氧化劑毒性強烈、易燃易爆,可能引發災難,導致人員因中毒或爆炸而喪生。”
俄媒稱,在尼奧諾克薩測試的“電池”是位于薩羅夫的全俄試驗物理學研究所研制的。該科研機構的工作方向之一是制造小型放射性同位素電源。這些產品在新型武器系統、航天研究和國民經濟領域都有需要,在北極和其他遙遠地區更是不可或缺。
迄今為止,新型同位素電源的性能仍然是個秘密。俄專家認為,“核電池”是對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的發展,后者是蘇聯時期用于滿足生產需要的小型電源。
俄媒援引俄羅斯“原子能”網站主編帕維爾·雅科夫列夫的評論稱:“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看起來是一個1米見方的盒子。放射性元素放在鋁隔離層里。作為可裂變元素的弱放射性同位素釋放熱能并被轉化為電能。這種可靠的裝置從未出過問題。被破壞時,它對方圓30至40米內造成最低污染,不會對環境產生特別危害。”
俄媒認為,除俄羅斯以外,其他國家也在開展類似工作。比如,美國從2015年起實施Kilopower項目,制造用于航天器的1至10千瓦核反應堆。去年,這種反應堆在內華達州的荒漠進行了首次測試。
俄羅斯軍事網主編德米特里·科爾涅夫認為,新型同位素電源大大簡化了液體燃料噴氣發動機的維護、使用和保管。
科爾涅夫指出:“保持燃料、氧化劑和整個系統的恒溫對這些發動機很重要。所以,它們需要復雜的基礎設施,必須放在特殊房間里,始終接通電源,用特種設備車運輸。‘核電池’使這些問題不再是問題。同位素電源釋放的熱能和電能足以使其保持恒溫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