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堿化(土壤中鹽分的增加)導致土地退化,荒漠化以及隨后的糧食不安全。在中東,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是有限的水供應,使農業生產困難。為了應對土壤鹽分和水資源短缺的雙重挑戰,原子能機構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合作,支持該地區十個面臨嚴重鹽堿化的國家改善土壤,水和作物管理做法使用核和同位素技術。五年過去了,農民們成功地在鹽分高產的條件下種植農作物。指導方針 現在可以幫助各國在不同類型的受鹽影響的土壤上生產各種農作物。
原子能機構通過其技術合作計劃,并與糧農組織合作,對來自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敘利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也門的60名科學家進行了培訓并與之合作,這些科學家目前正在使用核和同位素技術,以提高受鹽影響的土壤上的農作物產量。這些國家組成了《亞洲阿拉伯國家核科學技術相關研究,開發和培訓合作協定》(ARASIA)。
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糧農核技術聯合司的土壤科學家兼植物營養學家穆罕默德·扎曼(Mohammad Zaman)說:“土壤鹽分是動態的,并在全球100多個國家中蔓延,沒有一個大陸完全擺脫它。” “但是,大多數中東國家正面臨著嚴重的鹽堿化,由于氣候變化及其后果:海平面上升和氣溫上升,預計鹽堿化將加劇。在這些條件下的主要挑戰是必需營養素(尤其是氮)的可用性以及植物中水分受到土壤中過量鹽分的不利影響。”
自2014年項目啟動以來,已對60位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核技術和同位素技術的培訓,這些技術在確定植物所需的氮和水量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其中包括使用土壤水分中子探針監測土壤水分水平,以及氮15同位素技術,該技術使用穩定的同位素幫助跟蹤農作物對肥料的反應和吸收效率(請參閱土壤水分中子探針和氮) -15同位素技術)。這些技術產生的信息使農民可以根據土壤特性和作物類型了解所需的肥料和水的適當類型和數量。
通過使用正確類型的灌溉水,隨著時間的流逝,土壤中的物理和化學條件會得到改善,因為累積的鹽分會被沖走,使更廣泛的農作物發芽和生長。結果,參與國的農民成功地種植了不同的農作物并實現了高產量。例如黎巴嫩的小米,約旦的大麥和紅花,以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藜麥。
伊拉克的土壤鹽堿化主要是由于灌溉習慣不當造成的,例如使用鹽水和土壤壓實,導致排水量低。根據糧農組織的估計,由于鹽堿化,伊拉克每年損失約25,000公頃的農業耕地。
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糧農組織的支持下,將耐鹽作物的生產所產生的植物生物量用作動物飼料。隨著農民開墾鹽堿地,耕地面積增加了,他們現在擁有耕作技術。伊拉克領導該項目的科學技術部農業研究局前總干事易卜拉欣·巴克里·阿德布拉扎克(Ibrahim Bakri Adbulrazzaq)說:“成百上千的農民現在已經從北部到南部的巴格達返回了自己的土地。”
在敘利亞,淡水稀缺,水質惡化和土壤鹽堿度是農業生產力和自然資源可持續性的主要限制因素。領導該項目的敘利亞原子能委員會研究員Mussadak Janat說:“該項目產生的結果非常有價值。” “在三年之內,秋葵的平均產量超過了每公頃13噸,與非鹽堿條件下的產量相當。大麥產量超過每公頃5噸,盡管用鹽水灌溉,但干燥生物量仍約為4.5噸,小米的單產超過3.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