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所處的仍需與疫情作斗爭的時代,以一種強有力和痛苦的方式向我們所有人證明,全球性問題需要全球性解決方案。我們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解決重大問題,”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拉斐爾·馬里亞諾·格羅斯今天在與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的合作伙伴舉行的圓桌討論中說到。
來自亞洲和太平洋國家的340多名參與者參加了此次活動。他們包括來自工業,學術界和國際組織的核技術用戶和環境專家。該活動是一系列圓桌會議中的第一場,該圓桌會議提供了一個平臺,以討論為應對塑料污染而正在進行的努力,創新的解決方案和合作伙伴關系。
根據《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發表的一項研究,自1950年至2015年以來生產的所有塑料中,只有9%被回收利用,約有17%仍在使用。將剩余的垃圾留給垃圾填埋場(占60%),這些垃圾填埋場會污染下游的生態系統,例如河流,地下水以及最終的海洋,而焚化(占12%)通常會釋放有毒氣體。據預測,到2025年,海洋中每三噸魚將含有一噸塑料,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可能會比魚類多。
國際原子能機構走在利用核科學技術應對全球挑戰(包括塑料污染)的最前沿。格羅斯表示:“核技術有助于評估和理解問題的嚴重性……還有助于通過輻射技術回收塑料,這使我們能夠生產出可以進一步用于循環經濟概念的材料。”
塑料污染控制
控制塑料污染的核技術(NUTEC塑料)旨在協助各國將核技術和同位素技術結合起來處理塑料污染。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兼核科學和應用司司長納杰特·莫赫塔爾(Najat Mokhtar)說:“國際原子能機構準備通過開發和推廣輻射技術,幫助用生物可降解的塑料取代石油基塑料,以改進傳統的回收做法,并對廢棄塑料進行更新,從而為塑料污染提供獨特的核解決方案。”。NUTEC塑料的方法有兩個方面:1)提供科學證據,以表征和評估海洋微塑料污染;2)示范在塑料回收中使用電離輻射,將塑料廢物轉化為可重復利用的資源。
NUTEC塑料將利用核方法精確跟蹤和量化微塑料和共污染物的運動和影響,從而增強實驗室研究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中塑料污染影響的能力。
核技術還提供了減少塑料廢物量的解決方案。環境和人類福祉凸顯了將塑料的生命周期重新導向循環經濟的需要,重點是4R:減少,再利用,回收和更新。作為對傳統機械和化學回收方法的補充,NUTEC塑料將展示伽瑪射線和電子束輻射技術如何改變某些類型的塑料廢料,以進行回收或升級再利用。Mokhtar解釋說:“傳統塑料回收的一個主要障礙是回收降低了塑料和顆粒的質量。”“你可以使用輻射將質量不高的塑料聚合物分解成更小的組件,并用它們生產新的塑料產品,從而延長塑料垃圾的生命周期。”
推進國家、地區和全球的努力
原子能機構同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規劃署)、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亞太經社會)和設在該區域的國家合作主辦了線上活動。國際原子能機構副總干事兼技術合作司司長劉華說:“東盟《打擊海洋垃圾曼谷宣言》、《大阪藍海愿景》以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亞太經社會的各種國際項目所概述的區域和全球行動提供了重要的框架。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貢獻將加強研究能力和科學知識在防治海洋垃圾中的應用,支持基于科學的政策和決策。”
原子能機構有40多個正在進行或計劃中的技術合作項目、協調的研究項目和其他與輻射技術和環境監測有關的方案活動,其中約25個項目與塑料直接有關。
來自澳大利亞、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科威特、馬來西亞、菲律賓、大韓民國和泰國的高級官員和專家指出了正在進行的國家和區域的行動。例如,在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到2022年底,許多縣將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和塑料餐具,酒店將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他說:“我們在國內努力的同時,也積極參與治理海洋塑料垃圾的國際合作,并對這方面的雙邊和多邊倡議作出回應。”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負責人Dechen Tsering表示,該地區的國家擴大,加深和加快了行動,這反映在NUTEC塑料圓桌會議上部長們提到的許多倡議和措施中。她說:“顯然,該地區內外還有很多共享和相互交流的空間。”
國際原子能機構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為其他地區舉辦類似的圓桌會議,并舉辦有關相關核技術及其在防止塑料污染中的應用的技術網絡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