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來自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和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假色合成圖顯示了N132D的殘骸。
地球上有史以來首次發現地外放射性同位素,這使科學家們重新思考了地球上這些元素的起源。
在海洋地殼中發現了微量的钚-244和放射性的鐵-60。這兩種同位素是數百萬年前地球附近劇烈宇宙活動的證據。
恒星爆炸或超新星產生了周期表中的許多重元素,包括那些對人類生命至關重要的元素,如鐵、鉀和碘。
為了形成更重的元素,如金、鈾和钚,人們認為可能需要更劇烈的事件,如兩顆中子星的合并。
然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Anton Wallner教授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情況更為復雜。
“這個故事很復雜,可能這個钚-244是在超新星爆炸中產生的,或者它可能是一個更古老但更壯觀的事件,如中子星爆炸留下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沃爾納教授說。
地球在40億年前由星際氣體和塵埃形成時所存在的钚-244和鐵-60早就衰變了,所以它們現在的痕跡一定來源于太空中最近發生的宇宙事件。
樣品的年代確定證實了地球附近發生過兩次或兩次以上的超新星爆炸。
“我們的數據可能是超新星確實產生钚-244的第一個證據,”沃爾納教授說。“或者,在超新星爆炸之前,它已經在星際介質中,與超新星噴出物一起被推過太陽系。”
Wallner教授還在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HZDR)和德累斯頓工業大學擔任聯合職位,并與來自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瑞士和德國的研究人員進行了這項工作。
位于悉尼的澳大利亞核科學技術組織(ANSTO)的VEGA加速器被用來識別钚-244的微小痕跡。
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