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電子束滅活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項目成果通過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詹文龍、趙紅衛,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學首席專家張流波、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林立豐、生物醫學專家馬嵐、中國農業科學院教授哈益明、清華大學教授馬輝等7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審。我國首臺套用于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的示范應用裝置同步完成研制。
在當天的評審會與發布會上,與會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項目成果。那么,在他們眼中,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技術到底怎樣,對于其未來的應用,又有哪些期望呢?

趁熱打鐵,做好科技成果轉化;以點帶面,拓展核技術應用領域;協同創新,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
——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 張建華
2020年新春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峻挑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親自指揮,迅速作出系列決策部署,為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國家原子能機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系列決策部署,將其作為一項政治任務,主動作為,組織行業優勢單位,充分挖掘核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應用潛力,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撐。
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項目是國家原子能機構針對去年年底暴露出來的進口冷鏈食品病毒傳播問題,立足國內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現實需要量身定做。中廣核牽頭的項目團隊,短時間內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科研團隊的大局意識和擔當意識。
該項目是國家原子能機構針對去年年底暴露出來的進口冷鏈食品病毒傳播問題,立足國內 “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現實需要量身定做。中廣核牽頭的項目團隊,短時間內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科研團隊的大局意識和擔當意識。借此機會,對后續工作談幾點意見建議:
一是要趁熱打鐵,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廣核和科研團隊要始終保持緊迫感,與時間賽跑,盡快制定科研成果實現工程化應用的關鍵節點,倒排工作計劃,集智攻關,逐一突破,力爭今年在秋冬季來臨之前成功實現示范應用,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要以點帶面,逐步拓展核技術應用領域。以這次利用核技術進行疫情防控為契機,以需求為牽引,以市場為導向,積極探索適合中國發展的核技術產業發展方向,為中國核技術應用產業化、規?;l展積累經驗。
三是要強化協同創新,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要認真總結項目開展聯合攻關的經驗做法,舉一反三,在立足自主創新、原始創新的同時,充分聯合行業內外優勢資源,努力打造形成以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共同參與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模式,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核技術應用產業品牌,特別是在加速器研制、同位素生產、核探測技術研發方面,加強科技攻關,形成一批“高、精、尖”的核技術科技成果,為促進核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電子束殺滅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研究是一次全新的技術創新和嘗試,對筑牢防疫防線,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將發揮獨特作用。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一級巡視員 賀青華
根據我國“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集中優勢資源攻關新發突發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防控的關鍵核心技術,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抗疫指示要求加大技術創新。
電子束殺滅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研究是一次全新的技術創新和嘗試,我相信對筑牢防疫防線,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將發揮獨特作用。面向“十四五”,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將按照中央確定的公共衛生體系改革方向和要求,進一步加強與包括中廣核在內的中央企業及各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努力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維護人民健康。

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項目的成功,將為國家切斷冷鏈外包裝疫情傳播途徑作出新的貢獻。中廣核將與各參研單位積極推動該項目的示范應用和推廣,實現應用場景全覆蓋,以核技術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 楊長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廣核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障電力穩定供應,發揮科技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利用電子束技術,在防疫物資消毒滅菌、補齊醫療污水和固體廢物處理短板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項目的成功,將為國家切斷冷鏈外包裝疫情傳播途徑,作出新的貢獻。中廣核將始終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和高質量發展道路,與各參研單位積極推動電子束滅活冷鏈食品包裝項目新冠病毒裝置的示范應用和推廣,進一步拓展技術應用范圍,實現電子束技術對冷鏈食品及包裝消毒應用場景全覆蓋,以核技術力量助力疫情防控,讓人類生活更美好!

該項目在科學研究和實驗驗證、技術與裝備研發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起的成果,是政產學研用融合、協同創新的又一個成功典范。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唐亞平
我們的研發,不僅僅是技術與裝備的開發,我們還有基礎研究作為支撐,在保證病毒殺滅的同時,還要確保不對包裝內的食品造成影響、確保食品安全;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還得到清華大學醫學院張林琦教授團隊、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指導支持,循序漸進地完成了對活體新冠病毒的殺滅實驗,能夠由高水平醫療團隊科學可靠地判斷我們技術的有效性、特別是安全性!實驗結果表明,5-10 kGy(千戈瑞)電子束輻照可完全殺滅活體新冠病毒,經過三代盲傳不顯陽性。
我認為,聯合研發團隊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分別從科學研究和實驗驗證、技術與裝備研發幾個方面,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果,正是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精神的再次體現,也是政產學研用融合、協同創新的又一個成功典范!

項目團隊要積極推動示范項目落地,進一步探索和拓展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技術應用領域。
——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副主任 趙紅衛
電子束滅活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項目順利通過專家評審,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抗疫指示要求的重要舉措,對助力國家疫情防控,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后續,項目團隊要積極推進示范項目盡快落地,進一步探索冷鏈食品包裝內表面及食品表面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技術,拓展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技術的應用范圍和領域,以科技力量助力疫情防控。

電子束輻照消毒具有殺毒效率高、效果好、無環境污染、無殘留、無毒副作用、邊際運營成本低等優勢。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王建龍
電子束滅活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實驗的成功,填補了電離輻射殺滅新冠病毒研究的空白,也為相關電子束技術研究和應用提供重要參考。相較于傳統的消毒方法,電子束輻照消毒具有殺毒效率高、效果好、無環境污染、無殘留、無毒副作用、邊際運營成本低等優勢,同時通過電子束能量控制,不會對包裝箱內的食品產生任何影響,可以說為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提供一種全新的、更加綠色、環保、高效的技術解決方案。

希望該項目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讓更多市民充分享受電子束消毒技術帶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 羅樂宣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在這場防疫戰線中,落實精準抗疫和強化食品安全監管,特別是進口冷鏈食品的監管,是保障人民群眾“舌尖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很高興能看到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電子束消毒項目的成果和應用,這是后疫情時代做好“人物同防”、切斷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提供新的創新技術手段。希望該項目能夠得到充分的應用,讓更多市民充分享受電子束消毒技術帶來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電子束滅活新冠病毒技術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設備部署到海關、口岸、集中監管倉等地,與冷鏈運輸和倉儲協同,可以拒新冠病毒于國門之外。
——中廣核核技術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林堅
作為一項綠色、環保、高效的全新高科技解決方案,電子束殺滅冷鏈食品外包裝新冠病毒技術有著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通過將設備部署到海關、口岸、集中監管倉等地,與冷鏈運輸和倉儲協同,可以拒新冠病毒于國門之外。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在國內首創了進口冷凍集中監管倉模式。通過深圳海關每天接收冷鏈食品集裝箱約180標準箱、約36萬件冷凍食品,我們研制的單臺套加速器裝置最大設計處理產能約4萬件。據此估算,深圳需約12臺套加速器裝置,即可滿足通過深圳海關每日進口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需求。

本項目研究成果標志著我國在切斷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方面走在國際前列,為落實“人物同防”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
——深圳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 劉磊
我國已經在新冠病毒疫苗(預防)和抗體(治療)研究上取得了突出成就,本項目的研究成果標志著我國在切斷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方面也走在了國際前列,為落實“人物同防”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意義重大。

自屏蔽加速器能量低,對紙制品的穿透能力約為0.3毫米,不會穿透冷鏈食品外包裝,不對包裝箱內的食品產生影響。且設備占地面積小,能根據現有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實際,將設備部署到海關、口岸、集中監管倉等地,與冷鏈運輸和倉儲實現無縫對接。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電子加速器及應用研究中心主任、中廣核加速器研究院總工程師 張子民
研發的滅活裝置采用低能量的自屏蔽電子簾加速器,電子束能量低,對紙制品的穿透能力僅0.3毫米左右,主要針對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不會穿透冷鏈食品外包裝,不對包裝箱內的食品產生影響,也不會對設備運行現場環境產生影響。同時,設備占地面積不超過40平方米,能夠根據現有冷鏈食品外包裝消毒的實際,直接將設備部署到海關、口岸、集中監管倉等地,與冷鏈運輸和倉儲實現無縫對接,為冷鏈外包裝消毒提供更加綠色、環保、高效的解決方案,可成為國內疫情防控“外防輸入”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