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0日-11日,由國防科技工業抗輻照應用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抗輻照中心)和國防科技工業核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聯合主辦,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承辦的“第二屆抗輻照應用技術培訓暨學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原子能院黨委委員柳衛平研究員、原子能院核物理所副所長郭剛研究員、航天五院宇航物資保障事業部總工程師唐民研究員以及來自航天集團、中國電科集團、中科院、高校、商業航天等35家單位約百名專家、學者和學生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由郭剛研究員主持,他表示召開的此次會議屬于抗輻照中心培訓班系列會議,主要目的包括兩方面:一是對串列輻照試驗進行規范化培訓,以提高輻照試驗效率,提升串列輻照資源利用率,并培育新用戶;二是針對在串列輻照試驗裝置上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促進抗輻照應用技術的創新發展。
柳衛平研究員致開幕詞。他首先對各參會人員表示熱烈歡迎,并對長期以來關心和支持原子能院和抗輻照中心發展的單位和個人表示衷心感謝。然后回顧了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的發展歷程,指出該加速器自建成以來,一直致力于開展核物理基礎、核技術應用等領域的研究,特別是近三十年來在器件輻射效應和輻射生物效應研究方向持續發揮重要作用并取得了驕人成績。最后介紹了原子能院即將建成的多粒子可變能量重離子回旋加速器和超導直線加速器,以及規劃中的其他大型加速器試驗設施的基本情況,對它們在今后促進航空航天、核
工業領域抗輻照應用技術快速發展中將發揮重大作用充滿信心。
No.01 柳衛平研究員致開幕詞
大會報告共6個,包括抗輻照中心輻照試驗技術規范化培訓以及代表性試驗用戶研究成果交流和試驗經驗分享兩方面的報告。規范化培訓報告重點為串列重離子、回旋中能質子器件和生物輻照試驗技術,報告詳細介紹了基于HI-13串列加速器和100MeV質子回旋加速器建立的重離子、中能質子單粒子效應專用輻照裝置和輻射生物效應試驗裝置,并對基于上述裝置開展輻射效應研究的用戶的輻照試驗方法流程進行了針對性指導和規范化培訓。代表性試驗用戶報告來自航天九院772所、中國電科58所和航天五院物資部,報告重點介紹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單粒子效應試驗、空間抗輻射器件評估及加固,以及空間質子單粒子效應地面評估等效評估方法,并從用戶角度分享了輻照試驗中的寶貴經驗,對與會人員進行了很好的輻照試驗技術輔助培訓。報告取得了良好效果,必將在提高輻照試驗效率,提升串列輻照資源利用率方面發揮顯著作用。
No.02 航天五院物資部于慶奎研究員報告
器件輻射效應分會報告共15個,主要針對的是依托串列加速器所取得的器件輻射效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應用情況進行學術交流。報告包括納米器件單粒子效應試驗技術和物理機制,星載處理器、高速D/A轉換器等單粒子效應測試技術,倒扣封裝芯片單粒子效應試驗有效性保證技術,液晶相位可變延遲器質子輻照損傷特性,圖像傳感器輻射效應研究及應用,宇航先納米器件單粒子試驗評估與在軌事件率預計,商業航天抗輻照策略等研究成果,覆蓋了輻照試驗技術、效應測試技術、加固技術、在軌預計、機制機理等多方面多維度的抗輻照應用技術。經過會議充分交流討論,與會人員達成一定共識,表示隨著航天、核工業裝備不斷向高集成度、多功能、低功耗方向發展,迫切需要高性能、高可靠的電子器件;在器件抗輻射設計從定性到定量、從粗放到精準、從經驗到科學的發展過程中,必須深入研究器件輻射效應機制機理,不斷完善模擬試驗裝置,規范輻照試驗方法流程,提升模擬試驗數據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從而同步促進抗輻照應用技術的創新發展。
No.03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文林研究員報告
輻射生物效應分會報告共8個,主要對基于串列和回旋加速器在輻射育種、空間輻射生物效應、放射治療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進行了分享和交流。如,利用質子、重離子誘變獲得了多個突變系和新品種,包括200多個玉米自交系,畝產量大幅提升的黃瓜和金蓮花等。利用中能質子首次開展的小鼠損傷效應研究表明,中能質子在較低劑量下即可對小腸、脾臟、骨髓等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傷,揭示空間質子輻射危害不容忽視。開展的國內首個超高劑量率質子FLASH實驗取得了振奮人心的結果,較質子常規放療,FLASH放療可使小鼠腦膠質瘤體積顯著減小、存活率明顯增加;開展的重離子旁效應研究結果顯示,重離子可有效抑制星型膠質瘤的遷移行為。與會人員就以上研究成果和未來合作方向進行了積極有效的討論,大家反響熱烈,收獲頗豐。
No.04 北京理工大學馬宏教授報告
會議還安排了原子能院加速器輻照裝置和抗輻照中心的參觀,通過現場解說方式更好地進行了輻照試驗技術培訓,有力提升了會議培訓成效。
No.05 與會人員參觀抗輻照中心
會議最后,郭剛研究員做總結致辭。他對各位代表帶來的精彩報告和參會人員積極討論表示衷心的感謝,并高度肯定了此次會議取得的成效。同時指出目前已有百余家國內外單位基于抗輻照中心的串列和回旋輻照試驗裝置開展了廣泛的輻射效應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尤其是在保障我國宇航器件空間抗輻照能力方面成果顯著,今后抗輻照中心將繼續完善模擬試驗技術和裝置,提升試驗能力,更好地為抗輻照器件研制和空間應用提供技術支撐。他表示抗輻照中心今后將持續通過培訓會、專題研討會和大型學術會議,為輻射效應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工程師和學生提供學習和交流平臺,希望大家繼續給予支持和積極參與,共同推動我國輻射效應研究和抗輻照應用技術的發展,為我國
航天航空、核工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