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菲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為發表在《生物學快報》上的這項研究做出了貢獻,該研究比較了卡卡杜和達爾文周圍現今鱷魚種群的飲食與大約 50 年前在同一地區收集的博物館標本的飲食。
澳大利亞河流研究所所長Stuart Bunn教授
格里菲斯澳大利亞河流研究所所長Stuart Bunn 教授說:“博物館標本是在鱷魚被大量獵殺且數量極少的時候收集的。”
研究表明,將鱷魚從河流和洪泛區系統中移除的狩獵壓力意味著那些主要以海洋獵物為食的鱷魚。但結果表明,在過去的 50 年中,北領地河口鱷魚種群的偏好發生了顯著而明顯的轉變,遠離海洋食物網。
“隨著鱷魚數量的恢復,它們已經搬回北領地廣闊的河流/洪泛區系統,現在似乎更加依賴陸地獵物,”邦恩教授說。
“正在恢復的鱷魚種群中對食物資源的競爭,以及洪泛平原上野豬等有蹄動物的增加,可能是這種飲食轉變的關鍵驅動因素。
“如果沒有過去 50 年來當地野豬數量的激增以及鱷魚飲食的轉變,它們的數量就不可能大幅增長。”
鱷魚回到北領地卡卡杜這樣的河流/洪泛區系統,促使它們轉向陸地獵物。學分:斯圖爾特·邦恩
這項工作是基于對博物館標本骨骼中的碳和氮特征與現代動物骨骼中的碳和氮特征的比較。
“我們測量了從鱷魚的骨骼和其他直接從動物飲食中提取的組織中提取的天然碳和氮同位素,”Bunn 教授說。“這為古老的格言‘你就是你所吃的’提供了真理。”
“今天北領地鱷魚的碳 13 和氮 15 同位素值顯著降低,這反映了從海洋食物來源向陸地獵物的轉變。
“穩定同位素分析是一種非常強大的工具,不僅可以了解動物飲食,還可以了解水生和陸地生態系統內部和之間食物網中的整體能量流動。”
鑒于北領地鱷魚數量和生物量的增長,作者建議他們正在幫助控制該州的野豬數量。
“與此同時,這些頂級掠食者正在增加陸上營養物質流入河流、洪泛區和河口水生生態系統的速度,”Bunn 教授說。
這項研究強調了獵物可用性在促進大型食肉動物種群恢復方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