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生產放射性同位素的反應堆主要有美國的HFIR、MURR,加拿大的NRU,荷蘭的HFR,法國的SILOE、OSIRIS,比利時UBR-2,澳大利亞的HIFAR和南非的SAFARI-1,另外俄羅斯和東歐也有一些用于生產放射性同位素的反應堆。這些反應堆多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化嚴重,預計在2030年前陸續關閉。
據世界經合組織核能署(OCED /NEA)2019年11月 發布的報告《醫用放射性同位素供應: 經濟性診斷和候選解決方案》,世界同位素供應鏈結構、生產堆成本結構及其資金來源、以及供應鏈參與者行為對Tc-99m的供應安全構成了挑戰。
報告指出,目前,需要將Tc-99m市場價格提升40% ,生產商才能實現生產成本的全部回收。但是,當前的供應鏈結構使部分參與者不能提高市場價格。對每次診斷所耗費的Tc-99m,現平均價格約為21 美元,僅占總診斷費用很小的一部分。
醫用同位素的生產和使用不涉及軍事、國防等政治因素,全球集中供應的模式仍將沿用。在若干年內,大部分國家都將以進口為主。掌握生產規模大、綜合成本低的同位素生產技術,有助于提高在供應市場中的競爭力。
世界各國正在積極建造新型反應堆生產同位素。與傳統反應堆同位素生產技術相比,新型反應堆(MIPR)具有如下優勢:(1)負溫度系數大,反應堆具有反應自調節性,固有安全性好;(2)建堆成本較低,總成本一般不到靶件輻照堆的一半;(3)同位素生產能力大;(4)鈾235裝量少,利用率高;(5)同位素生產和提取操作簡單,放射性廢物產量少。
新型反應堆同位素生產技術的研究和推廣具有一定的市場前景,是未來同位素生產供應的重要趨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