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總體國家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核安全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核安全領域的集中體現,是核安全治理領域的重大理論創新。2022年是第七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我們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安全”“核安全”的部分重要講話、論述摘編進行連載,一起學習。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從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出發,在生態文明思想和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制定城市發展規劃,打造宜居城市、韌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質量的城市生態系統和安全系統。
——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20年4月10日,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的講話
完善平戰結合的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重大傳染病和生物安全風險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大局穩定的重大風險挑戰。要把生物安全作為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平時和戰時結合、預防和應急結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結合,加強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科研攻關體系和能力建設。要統籌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體系化對抗能力和水平。平時科研積累和技術儲備是基礎性工作,要加強戰略謀劃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預警預測機制,及時有效捕獲信息,及時采取應對舉措。要研究建立疫情蔓延進入緊急狀態后的科研攻關等方面指揮、行動、保障體系,平時準備好應急行動指南,緊急情況下迅速啟動。
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的國際合作。公共衛生安全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需要各國攜手應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個國家出現,要加強同世衛組織溝通交流,同有關國家特別是疫情高發國家在溯源、藥物、疫苗、檢測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共享科研數據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應對策略,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20-03-03,習近平:協同推進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 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支撐
要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引發這次疫情的病毒,包括此前的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的病毒,多數病原體來自野生動物或與之有關。生物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世界、全人類面臨的重大生存和發展威脅之一,必須從保護人民健康、保障國家安全、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要全面研究全球生物安全環境、形勢和面臨的挑戰、風險,深入分析我國生物安全的基本狀況和基礎條件,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20-02-14,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強調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李克強王滬寧韓正出席
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要承載更多產業和人口,發揮價值創造作用。生態功能強的地區要得到有效保護,創造更多生態產品。要考慮國家安全因素,增強邊疆地區發展能力,使之有一定的人口和經濟支撐,以促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
——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19-08-26,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
我多次說過,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新聞輿論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19-01-25,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復雜,必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必須既重視外部安全,又重視內部安全,對內求發展、求變革、求穩定、建設平安中國,對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贏、建設和諧世界;既重視國土安全,又重視國民安全,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真正夯實國家安全的群眾基礎;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既重視發展問題,又重視安全問題,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富國才能強兵,強兵才能衛國;既重視自身安全,又重視共同安全,打造命運共同體,推動各方朝著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標相向而行。
——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14-04-15,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