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技術應用就在你我身邊
核技術水平是一國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那么,高大上的核技術跟人們的生活又有什么關系呢?
這或許可以從一樁百年疑案說起。史料記載,1908年,清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隔不到一天先后死去,死亡時間離奇巧合,引人猜測。此后近百年,清光緒帝的死因一直困擾史學界。
2008年,原子能院利用微堆中子活化分析技術檢測清光緒帝的頭發,發現其中含有高濃度的砷元素,遠高于正常人的砷本底值。尋著這一線索,原子能院對光緒的衣物和毛發等進行了進一步檢測,最終推定光緒死于砒霜(三氧化二砷)中毒。
其實,日常生活中同類原理的檢測分析場景,在法醫、環保等領域并不少見,比如通過對霧霾中碳元素的分析檢測,可以對污染進行溯源,知道霧霾是來源于燃煤還是秸稈燃燒。
微堆除了用于檢測分析之外,還可以進行放射性同位素制備等。醫用同位素正被廣泛應用于癌癥、老年癡呆、癲癇等各類疾病的診療。
據了解,正在研發的230MeV超導回旋加速器,可用于被業界稱為“抗癌利器”的質子治療。與常規放療相比,質子治療具有精準、安全、高效的特點。質子束射線在到達腫瘤病灶前,能量釋放不多,在到達病灶的一瞬間,才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將對周圍正常細胞的傷害減到最小。
除此之外,在農業、食品安全等領域,電子加速器輻照還可用于殺蟲、消毒、保鮮等。在能源領域,核能除了可發電之外,在清潔供熱方面的應用也正被國內企業挖掘。
原子能院反應堆工程技術研究部技術人員劉興民介紹,一座400MW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供暖建筑面積可達約2000萬平方米,可溫暖20萬戶三居室,目前已在北方幾個城市開始選址。
“核技術并不遙遠,它就在你我身邊。”王國寶說,全世界核技術產業規模上萬億美元,在核技術應用這個大市場中,我國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推薦閱讀
由ALICE合作進行的新測量顯示,在質子-質子碰撞中,粲夸克形成強子的方式與基于電子對撞機測量的預期大相徑庭。
2021-06-11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EAST團隊等離子體破裂物理課題組在破裂物理、逃逸電子和破裂預測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uclear Fusion、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等上。
2021-06-10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3組團隊,在Fe摻雜的MnNiGe合金中,利用中子衍射手段,首次解析出了無公度圓錐螺旋磁結構,并利用此磁結構關聯的晶格畸變和織構效應獲得了巨大負熱膨脹
2021-06-10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發現,美國科學家發現的首例電子俘獲核激發(NEEC)現象,因受復雜γ(伽馬)本底影響,測量的激發幾率可能被顯著高估。該研究推薦利用次級束流裝置在低γ本底環境下獲得更可靠的實驗結果。相關研究于6月2日發表在《Nature》的“Matters Arising”欄目上。
2021-06-08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是國家大型科學實驗裝置,于2018年建成。CSNS的反角白光中子實驗裝置(或反角白光中子源,簡稱Back-n)是一臺高性能白光中子源,其綜合性能處于國際同類裝置的前列,尤其是其距中子產生靶等距離的中子流強是國際上最高的,覆蓋能區范圍和中子飛行時間測量的分辨率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2021-06-05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