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落實集團2019年年會上關于扶貧攻堅的講話精神,3月19日下午,中廣核技在北京召開“科技扶貧與農產品輻照保鮮技術應用研討會”。中國農科院教授及博導哈益明、南京農科院研究員趙永富、清華大學教授王建龍、上海農科院研究員戚文元、中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教授洪義麟等國內農產品輻照和加速器領域的研究專家,以及中國同位素與輻射行業協會秘書長郭麗莉、廣西百色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宗穩、廣西高新農業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克、中廣核技董事長林堅、中廣核技黨委書記兼總經理胡冬明等出席活動。
會議討論了農產品輻照保鮮技術在國內外的實驗研究、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等情況,深入挖掘農產品輻照保鮮應用,并針對中廣核技科技扶貧項目“農產品輻照保鮮技術”進行專項研討,為該技術應用于扶貧攻堅戰提供專業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要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精準”,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問題,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彈炸跳蚤,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癥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中廣核技在會上介紹,其科技扶貧項目“獼猴桃輻照保鮮技術”研究已取得重要進展。初步實驗數據顯示,在一定條件下,農產品經過電子束輻照后保鮮效果明顯,壞果率低。2019年將繼續推進和優化電子束輻照保鮮技術的研發,力爭實現農產品保鮮項目建成落地。
電子束輻照技術能有效延長農產品保鮮期,減少采后損耗和營養損失,拉長農產品銷售期,解決農產品采后升值和農民增收問題,對培養和推廣貧困地區中有市場、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農產品,推動特色農業穩定發展,提供了創新的方式方法,是幫助貧困地區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手段。
電子束輻照農產品,具有無輻射殘留、處理速度快、處理范圍廣、處理效果好等優勢,其原理是利用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與物質相互作用產生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效應,對農產品進行加工處理,實現殺蟲、殺菌、抑制發芽等效果,可最大限度保持農產品色、香、味等食用品質。
公開資料顯示,全世界有41個國家批準輻照食品232種,年市場加工總量達100萬噸,但在某些應用領域在國內還沒有產業化推廣的成功案例。
中廣核技與清華大學聯合成立的電子束及環境技術應用聯合研究中心核心團隊成員,中廣核達勝加速器研發團隊及百色科技扶貧項目組成員等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