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技術網訊:在一項新研究中,由美國和喀麥隆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找到了與腦瘧疾發展有關的關鍵分子EphA2蛋白,阻斷這一蛋白,可預防腦瘧疾的典型癥狀——腦脊液滲漏。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潛在藥物標靶的確定,為對抗致命瘧疾鋪平了道路。
該研究由美國猶他大學、埃默里大學和喀麥隆巴斯德中心研究人員完成。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病原體》雜志上。
腦瘧疾是瘧疾的一種致命形式,會導致腦脊液滲漏,造成20%的患者死亡,而幸存者中有80%的人會出現長期的神經發育癥狀,如癲癇和其他一些精神障礙。這一疾病每年影響近百萬非洲人,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幼兒造成的影響尤其嚴重。
血腦屏障的破壞是腦瘧疾發病機理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EphA2會通過放松細胞之間的緊密連接而破壞血腦屏障,如在感染過程中抑制該受體的活化,就可以防止血腦屏障被破壞。研究人員使用兩種不同的藥物治療感染的小鼠,來驗證這一新發現。小鼠實驗結果表明,抗癌藥物尼洛替尼可以抑制包括EphA2在內的幾種分子,而一種工程蛋白則可以特異性阻斷被稱為ephrin配體的分子,該分子能與EphA2相互作用并阻止其活化。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不僅鑒定出對小鼠腦瘧疾至關重要的新分子,還為探索該受體作為未來人類腦瘧疾的新型治療靶標奠定了基礎。通常情況下,人們只有在已經出現瘧疾癥狀的情況下才會去就醫,希望這種靶向EphA2的療法能夠在患者,尤其是兒童出現最初癥狀后預防腦部瘧疾。
(中國核技術網 責任編輯: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