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大力推進與國際機構和歐洲國家的農業科技合作
11月10-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應邀率團出訪奧地利、荷蘭和西班牙,對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荷蘭瓦赫寧根大學、西班牙國家農業與食品技術研究院和巴塞羅那大學進行了訪問。代表團就核技術糧食與農業應用、生物技術、作物種質資源交換等領域合作與外方進行了深入交流,進一步推進了中國農科院與國際組織和歐洲國家科研機構在相關領域的合作。
在奧地利,萬建民與IAEA與副總干事兼核科學與應用司司長阿爾多?馬拉瓦西(Aldo Malavasi)進行了會談。2005年,國家原子能機構(CAEA)在中國農科院設立了“中國IAEA/RCA核農學協調辦公室”,執行統籌協調全國核農學國際合作活動的職責,辦公室至今已協助國際原子能機構組織、成功申報國際原子能機構核農學國際合作項目30多項。在良好的合作基礎上,IAEA與中國農科院商議成立“中國農科院-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糧食與農業應用聯合中心”。萬建民就聯合中心的設置、資質評估與掛牌工作,以及人才聯合培養、合作研究等工作,與IAEA進行了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希望從IAEA方面能積極推進聯合中心的早日正式掛牌,進一步提升雙方核農學的合作和發展,為成員國培養核農學領域的科研人才培養和原子能和平利用作出新的貢獻。在FAO/IAEA聯合司司長梁劬陪同下,萬建民實地考察了IAEA的動物生產與健康實驗室等5個IAEA/FAO聯合實驗室,詳細了解了實驗室的定位、運行、資金籌措與成效。
中國農科院與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合作始于20世紀90年代,雙方在糧食安全、生物技術、遺傳育種、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合作成果,合作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多領域的良好態勢。在瓦赫寧根大學,萬建民與植物科學研究部、動物科學研究部、研究生部等交流了雙方在農業基因組、表型研究等領域的研究進展,就今后在聯合實驗室的共同建設、科學家交流、研發孵化器中心建設等交換了意見。雙方一致認為將積極鼓勵雙方科學家就共同關注的科研課題開展聯合攻關,聯合申請H2020等多雙邊大型科學計劃項目,加強中荷科學家交流互訪和人才培養,舉辦中荷科學家學術研討會,加強已有中荷國際聯合實驗室(研究中心)的運行與建設。
在西班牙,萬建民會見了西班牙國家農業與食品技術研究院院長何塞普?蒙福特(Josep Monfort),雙方一致認為將繼續在動植物遺傳育種、家畜生產和家畜健康等方面開展合作與研究,并就全球關注的糧食安全、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領域加強溝通與協調進行交流,特別是在植物遺傳、有機廢棄物利用與環境保護、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加強國際科技計劃的聯合申報,根據各自研究基礎、研究特色和研究優勢聯合舉辦國際會議,進一步推動雙邊學術交流與合作的深入開展。萬建民建議加強中西農業發展政策與可持續發展經驗與信息交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擴大務實合作,充分發掘農業與科技的合作潛力。這一倡議得到了西班牙國家農業與食品技術研究院的積極回應。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萬建民與校方交流了雙方的進展以及明年的續簽科技合作備忘錄工作。
國際合作局、作物科學所、生物技術研究所、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相關同志陪同訪問。
推薦閱讀
據福布斯網站6月15日報道,去年年底美空軍進行了一場秘密軍事演習,模擬了在2030年演習期間中國可能攻打臺灣的情況時美軍的行動。美空軍使用了一系列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轟炸機來對抗攻擊,其中包括仍在開發中的超級隱形B-21轟炸機。
2021-06-20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耿晉、博士后張一川和英國愛丁堡大學的MarkBradley等探索了利用醫用放射治療X射線源激活抗腫瘤前藥的可能性,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研究結果以為題,發表在上,耿晉和張一川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耿晉和MarkBradley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2021-06-20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食品溯源信息的關注日益增長,牛骨作為一種附加值極高的副產物,歷來存在溯源困難、管理混亂的現象。因此,鑒別牛骨產品的地理來源和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2021-06-19
上海市兒童醫院是交通大學附屬的“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童專科醫院,核醫學科位于住院樓地下一樓。采用GEDiscovery670ProSPECT/CT, 能夠采集核醫學影像以及CT融合影像,醫技人員經驗豐富,愿為廣大患兒提供優質服務。
2021-06-19
第59屆PTCOG(國際離子治療聯合會)年會期間,來自美國Beaumont醫院質子治療中心的Dr.XuanfengDing和Dr.RohanDeraniyagala帶來了題為《點掃描弧形質子治療(SPArc)》的主旨演講。
2021-06-19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