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2021年學術委員會暨用戶交流會在原子能院召開。原子能院黨委書記薛小剛致歡迎詞,學術委員會主任沈文慶院士主持會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柴之芳院士、串列加速器實驗室主任柳衛平,以及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北核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國核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和原子能院等單位的6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
薛小剛在講話中表示,串列加速器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利用自身優勢,積極開展廣泛的國內外交流與合作,推動自主創新和融合發展,在高壓型加速器研發、核物理基礎及應用研究領域取得了較好進展。他特別從設備研制、研究成果及轉化、人才培養等方面肯定了實驗室2021年取得的突出成績;并希望與會專家提出寶貴意見,進一步提升實驗室的影響力,更好地發揮其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柳衛平作2021年度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實驗室一年來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對年度學術委員會建議落實情況、2022年工作計劃和未來思考進行匯報。實驗室秘書長胡躍明介紹了2022年度束流時間預分配方案。會議還特邀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九研究院趙元富研究員作了題為《集成電路輻射效應實驗研究》的學術報告,共享航天器件抗輻射加固的經驗。
學術委員會專家審議并通過了實驗室2021年度工作報告和2022年度束流時間預分配方案,對實驗室一年來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特別對實驗室及物理用戶在2021年成果產出、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贊賞。學術委員會建議實驗室應進一步提高束流的使用時間及使用效率,在重點研究方向上給予更多傾斜;將北京ISOL與原子能院京外基地建設結合起來,全力推動北京ISOL的立項。
學術委員會秘書郭冰主持優秀用戶報告評選。經過激烈討論,通過學術委員會投票,最終選出原子能院核天體物理團隊、中國電科58所抗輻照實驗室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納米抗輻射加固集成電路創新團隊,為本年度優秀用戶,共獎勵40小時機時。沈文慶和柳衛平為優秀用戶頒獎。
會后,與會代表參觀了北京放射性核束裝置、超導直線加速器、多粒子可變能量回旋加速器等設施。
據悉,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依托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成立,是我國核物理基礎和應用研究的基地之一,也是原子能院科技創新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核基礎研究的主要支撐,對助力原子能院成為核技術應用的創新源頭和核科技戰略的思想源泉發揮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