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2019CRT上海國際核醫學大會暨核醫療展覽會于11月12-14日在上海召開!來自中國、俄羅斯、德國、美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近5000余名觀眾,近100余家企業、科研院所、學會組織參展參會,集中、全面展示核技術、核醫學應用在各領域最新技術和設備;同期舉辦的“上海國際核醫學大會核醫學大會”學術講座,會場內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原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教授致開幕詞。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上海市核學會加速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明華教授,清華大學長庚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理事長何作祥教授,上海市國防科技工業辦公室韋平副主任,海鹽縣核電產業發展服務局孫李峰局長,生態環境部華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劉怡剛總工程師,長三角輻射聯席會朱南康會長等出席開幕式。
清華大學長庚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何作祥教授做“核醫學在冠心病精準醫療中的價值”學術報告,何教授指出,近些年核醫學發展速度加快,前景非常廣闊,預計未來兩到三年時間內,核醫學行業產值可達到一百億人民幣以上的規模。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心血管核醫學非常重要。要大力推廣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和心肌存活顯像。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主任、上海市核學會臨床核醫學專委會主任委員趙晉華教授致歡迎辭。趙教授表示:核醫學本身就是一個跨界和融合的交叉學科,核醫學的發展凝聚了核物理、放射化學、分子生物學、材料科學、計算機技術及醫學相關學科的智慧結晶。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利用核技術進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造福,為創造美好生活立下了汗馬功勞。期待通過本次跨界學術交流,核醫學專家和其他核專業領域的專家們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創造新的發展機遇,實現合作與共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核醫學主任劉建軍教授進行了“分子影像臨床轉化實踐的思考”學術報告,講述了分子影像的最新進展、分子影像轉化的困境和可能解決的方案,呼吁與會的政府官員、放射性藥物專家和設備廠商共同努力,真正實現核醫學分子影像的成果轉化。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醫學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科研處副處長朱朝暉教授進行了“68Ga/177Lu診療一體化臨床研究進展”學術報告,介紹了協和醫院核醫學科進行的分子影像轉化工作,重點介紹了國內外68Ga/177Lu診療一體化臨床研究方面的進展,68Ga顯像的產業化需求和177Lu治療的產業化需求 。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核醫學主任宋少莉教授做“PET/CT分子影像與乳腺癌診療決策“的學術報告,宋教授詳盡介紹了乳腺癌的分型和個體化治療。講述了PET/CT在乳腺癌分期和治療決策中的應用,特別是18F-FDG和18F-FES的獨特作用,充分展示了核醫學分子影像的魅力 。
蘇州大學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李楨教授做“多模態診療一體化分子影像“的學術報告,蘇州大學是培養核醫學與分子影像的重要基地,李教授課題組在腫瘤,尤其是腦膠質瘤的納米材料多模態顯像方面經驗豐富,聽眾紛紛表示收益非淺 。
東誠安迪科研發總監李世紅教授帶來主題為“放射性標記與新藥開發”的專題報告。
IBA放射藥物解決方案中國區總經理 、IBA資深放藥專家李宸帶來“核素今天和明天,如何為您的放藥中心做準備?”的專題報告。
GE醫療核藥 分子影像事業部 劉穎女士帶來“分子影像診斷與核藥物”專題報告。
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所博士生導師、上海艾普強粒子設備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李德明教授帶來“國產首臺質子治療示范裝置 研發進展與產業化進程”專題報告。
PHILIPS 飛利浦高級分子影像、產品經理吳軼倫帶來“全數字PETCT 技術介紹”主題報告。
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聯影分子影像事業部全國總監熊典帶來“聯影分子影像助力中國核醫學創新”主題報告。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第五醫學中心 高級工程師/放療科副主任王軍良帶來“人工智能在放射治療中的應用現狀及展望”。
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博士許少峰帶來“國內外粒子加速器的發展與應用”。
新里程醫用加速器(無錫)有限公司 總經理,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放射治療設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田新智先生帶來“國產醫用加速器差異化設計路徑探討”主題報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中硼聯康醫療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教授劉淵豪帶來“核技術抗癌應用-硼中子俘獲治療”的主題報告。
上?;ぱ芯吭和凰匮芯克彼L、 國家同位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李虎林帶來“穩定同位素產品的開發與應用”主題演講。
學術報告會結束后,與會的核醫學專家、加速器專家、核藥研發機構的科學家進行了熱烈討論和交流,期待此次跨界交流碰撞出的思想火花,在未來有望結出學術碩果。
隨后專家領導參觀展覽會現場。本屆展會覆蓋電子加速器、同位素技術、輻射探傷、輻射成像、輻照加工、儀器儀表、核醫療與分子影像、放射醫療、醫療影像AI、輻射防護與核能安全等輻射產業鏈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