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來自法國洛林大學核醫學及Nancyclotep成像平臺的研究團隊在Annals of Neurology期刊發表了題為“SPECT/PETmolecular imaging for parkinsonism: a fast-developingfield”的綜述,總結了SPECT/PET在放射性藥物、成像技術/分析方面的最新進展,為改善帕金森癥診斷提供依據。
研究結果
歐洲核醫學協會(EANM)和核醫學與分子成像協會(SNMMI)最近發布了帕金森癥多巴胺能成像指南,描述了兩種常用的檢查突觸前多巴胺能功能的方法:123I標記的多巴胺轉運體配體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和18F-fluorodopa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
這些掃描特征將帕金森氏癥與癡呆癥、其他形式的帕金森氏癥(藥物誘發、心因性和血管性帕金森氏癥,其診斷需要與MRI圖像融合)和特發性震顫做出了區分,還有助于帕金森癥的早期診斷。目前,帕金森綜合征SPECT/PET診斷依賴于多巴胺能成像、18F-FDGPET和123I-MIBG閃爍顯像的結合。
隨著個性化藥物治療的發展,體內生物標志物成像有可能提高疾病識別以更早診斷和治療,也可用于帕金森癥康復的早期階段的評估。
SPECT和PET成像的技術進步
SPECT和PET成像的技術進步,促進了神經傳遞成像在疾病中的應用。
(1)形態功能成像混合系統。通過MRI將兩個設備集成到一個系統中,同時執行順序和雙峰采集以獲得關聯較強的神經影像。但混合PET/MRI成像系統價格昂貴,目前還沒有廣泛應用。
(2)在計數靈敏度、空間和能量分辨率方面,提供高性能的大視野CZT(碲-鋅-鎘)SPECT相機用于腦部成像,可挑戰多巴胺能PET成像系統的成本效益。其他具體的CZT技術,如絕對定量和雙同位素采集,可能會進一步改善SPECT成像。
(3)PET和數字PET系統隨著技術演變,顯著提高了圖像信號/噪聲比、對比度,空間分辨率尚有增加的潛力。數字PET系統使用硅光電倍增器,改善時間飛行分辨率,有助于常規動態PET記錄。同時,推動了多巴胺能PET顯像劑開發,如18F-FE-PE2I。接下來,需要進一步評估動態采集對帕金森綜合征多巴胺能成像的價值。
SPECT和PET在帕金森癥
常規評估中的應用
1、突觸前多巴胺能成像
多巴胺能成像需要考慮放射性示蹤劑與藥物相互作用。氟脫氧葡萄糖(18F-FDG)PET和123I間碘芐基胍(123I-MIBG)閃爍掃描也被常規用于評估帕金森綜合征(圖1)。
18F-FDGPET顯示大腦中糖酵解代謝,比磁共振成像檢測到的任何潛在腦萎縮更一致地識別腦功能障礙的顯著水平。18F-FDGPET掃描以大于75%的敏感性和90%特異性對帕金森癥和帕金森癥“plus”綜合征進行差異診斷。
123I-MIBG閃爍顯像/SPECT顯像以外周交感去甲腎上腺素能儲備為目標,區分PD/DLB與認知功能減退和/或帕金森綜合征(AD、MSA、PSP、額顳葉和血管性癡呆)的特異性為91%,敏感性為94%。
2、放射性藥物的進展
新多巴胺能PET示蹤劑靶向突觸前DATs,如18F-FE-PE2I、18F-LBT999、18F-FP-DTBZ;而碘苯甲酰胺、123I-IBZM,用于突觸后多巴胺能SPECT成像,11C--raclopride,18F-fallypride和18F-DMFP也用于PET成像。突觸后多巴胺能成像主要旨在區分帕金森癥和非典型帕金森綜合征。
3、Tau PET 成像
Tau-PET成像無疑是PD/DLB和其他形式非典型帕金森綜合征鑒別診斷的最佳選擇(圖3B)。nonAD Tau沉積主要由位于皮質下核的4Rtau組成。
由于3R和4R沉積與阿爾茨海默病有關,因此有大量的臨床證據和神經病理學上的重疊。需開發下一代特異性4Rtau靶向結合示蹤劑,以改善體內非ADtau病變的診斷。
4、神經炎癥PET成像
18F-DPA-714和18F-GE-180是轉運蛋白(TSPO)(一種在腦中活化的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中表達的線粒體外膜蛋白,作為神經炎癥標志物)的配體。
盡管PET掃描神經炎癥成像評估了神經退行性帕金森癥TSPO的病理表達水平,它無法診斷具體的帕金森癥。靶向神經炎癥的PET顯像劑的意義和潛在臨床相關性需要進一步研究。
綜上所述,總的來說,SPECT和PET分子成像目前正處于轉折點,其在帕金森病診斷策略中的地位在不斷鞏固。
新型靶向放射性藥物的開發、成像技術性能的提高以及新圖像分析方法快速發展,使帕金森癥的診斷更加準確和完善,進一步實現早期診斷和治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