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的時候,有泥巴。還有灰塵。我們拉上施工現場制服的拉鏈,決定我們要帶什么設備下去。乘坐電梯后,我們發現自己在地下80米處的一條光線昏暗的隧道里正在進行嘈雜的挖掘工作。
昏暗的隧道中戴著建筑頭盔的人的剪影
現在是2019年8月,我是一名受雇于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攝影師,為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內部和外部交流制作視聽內容。今天,我和一位同事正在拍攝正在進行的新通道、洞穴和豎井的土木工程,這些工程將擴大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地下加速器綜合體。完成后,它們將容納高亮度LHC的供電、保護和低溫系統。這些升級將使碰撞率比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設計值提高五倍,并使實驗能夠尋找以前無法達到的新物理學和現象。
一位安保人員為我們引路,確保我們不受重型機器的影響,同時他向我們展示他最喜歡的位置。照明很暗,這使得在巖石和不平坦的道路上航行更加危險。
進入隧道
我們的任務是收集照片和視頻資料,既要傳達這里的感覺,又要記錄行動。在短短的時間內,我們帶著有限的錄音設備,加上笨重的手套、靴子、口罩和防護眼鏡,匆匆忙忙地布置拍攝。
有兩件事很突出。這個地方的規模,以及它是一個多么粗糙的地區。對攝影師來說,這是一個信號,是時候拿出廣角鏡頭,直接靠近工人了。我們要為觀眾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他們感覺到他們就在我們身邊,欣賞整個場景。
隧道內的重型設備
在2019年冬季來到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之前,我主要專注于野生動物攝影和電影制作。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工作與我之前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同。我經常說,拍攝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巖洞是一個頂級攝影師真正可以發揮的地方。你面對的是巨大的結構,但可操作的空間非常小。這里很黑,所以你需要保持長時間的曝光。但也有很多人和機器一直在移動。要同時平衡所有這些因素是對你技能的真正考驗。
在2019年年底,工人們破墻而入,將新隧道與容納大型強子對撞機的隧道連接起來。項目負責人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總干事舉行儀式,紀念這一時刻。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負責人穿著工作服,走下搖晃的金屬臺階,在我們為這個場合設置的明亮燈光下擺出照片,并坐在那里接受簡短的采訪。這感覺幾乎就像在地下100米處的攝影棚里。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領導人,身著橙色工作服,走下樓梯,在地下擺出姿勢。
2021年5月,在地下拍照的18個月后,我們回到了HL-LHC的隧道。工作人員一直在全天候工作,以便在2022年春季LHC重啟之前完成隧道建設。我們被告知,灰塵不再是問題,但眩暈可能是問題。臨時電梯正在被替換,所以我們的下行方式基本上是用繩子吊著一個大桶。在這個地方,沒有不穩定的神經的空間!
豎井上的風景
當我們到達底部時,隧道已經完全不同。我們發現自己在一個干凈的、白色的入口大廳里,我們的道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優雅的藍色燈光照亮。
由藍色燈光照亮的干凈、白色的隧道
現在的挑戰在技術上沒有那么極端。然而,在創意上,這是一個全新的游戲。我們仍然有重型機械和穿著高防護服的工人。但除此之外,周圍的環境是純科幻的。我們用風格的變化來回應,注意對稱性、比例和結構,以傳達現代、優雅的環境。
帶有光滑的白色墻壁的隧道
攝影師的職責是在記錄時要有適應性,并迅速提出新的想法,而歐洲核子研究中心不斷變化的環境無疑考驗了這些技能。條件和約束最終會激發出創造力。對我來說,回顧過去,不僅看到了地點的演變,也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的演變,這是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