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劬專訪:利用成熟核技術促進糧食安全
國際原子能機構2日在維也納總部發表報告,呼吁各國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時,重視利用現有的成熟核技術,以提高糧食產量,緩解糧食危機。
就此問題,新華社記者對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司司長梁劬進行了專訪。
記者:國際原子能機構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發出呼吁,要求各國重視利用核技術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梁劬:今年,全球糧食短缺加上需求不斷增加已經造成了新的世界性糧食危機。正如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所說,“這次糧食危機具有空前的全球性”。其實,目前的國際糧食危機相當嚴重,只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被當前的金融危機掩蓋了。
有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世界市場上所有主要糧食價格均達到30年來的最高水平。2007年,發展中國家糧食進口費用提高了33%,達到2540億美元。糧價暴漲不僅進一步惡化了目前全球8.54億饑餓人口的處境,也正在把處于饑餓人口邊緣的至少500萬人推入饑餓人口大軍。
而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上,尤其在提高農作物產量方面,國際原子能機構運用有關知識和技術,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重要而且是難以替代的作用。
記者:國際原子能機構尤其提到應重視利用輻射育種核輻照(核輻射照射)誘發植物突變技術,這項技術為什么能夠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梁劬:大自然給每個物種提供了多種特性,如植物的高度、產量、抗病性、抗惡劣環境的能力等。這些特性都在植物的基因組中,但通常只有幾種能表達出來。經過漫長時間,植物可以通過自發突變和自然選擇的方式適應不同的外部條件,展現出其他特性。而利用核輻照方式則可以誘發其產生突變,加快植物變化的速度和有效頻率,從而使人們能夠從中篩選出具有高產、抗病等特性的品種,增加農作物的產量,滿足更大的市場需求。
記者:目前世界上不少人談核色變,利用核輻照誘發植物突變以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是否安全可靠?
梁劬:核輻照誘發植物突變只是通過核輻射照射植物遺傳密碼中的某個位置,刺激它發生變化,從而創造一個不同于親本的變種。這項技術所使用的核輻照劑量有限,而且不會留下輻射殘留物。這項技術問世已經80年,聯合國建立專門機構從事這項工作也有43年。這些年來,核輻照誘發突變技術仍在不斷發展和完善,至今尚未發現任何問題。多年來的實踐證明,這是一項成熟、簡便、安全和高效的技術。
記者:國際上對轉基因農作物,尤其是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在爭議。核輻照誘發突變所產生的植物品種與轉基因植物品種有什么區別?
梁劬:簡單地說,轉基因植物是從植物外部甚至不同物種中引進植物本身所沒有的基因,使其具備新的特性。而誘發突變技術則是通過核輻照,加速植物自身基因的改變進程,使人們能夠篩選出更優良的農作物品種。這是一種通過外部作用使內部發生變異的技術,也就是常說的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它不是在創造自然界本身不存在的東西,只是加快植物內部的自發性變異進程。
記者:但是通過雜交方式不是也能發現并培育出具有優良品質的農作物品種嗎?
梁劬:雜交首先需要找到具有某種優良特性的植物物種,這個尋找過程需要時間和機遇。由于物種滅絕及跨境勘察野生植物遺傳資源的難度大,找到極優良的植物物種越來越困難。當然,如今科學家們也在探索將雜交以及生物技術與核輻照誘發突變技術相結合,以提高優良農作物品種的篩選效率和速度,并取得了一些經驗。
記者:核輻照誘發突變技術目前應用的情況如何?
梁劬: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直接推動,目前已經應用這項技術推出了3000多個作物品種,其中包括能夠在5000米的高海拔地區生長的大麥和能夠在高鹽堿地上成長的稻谷。這些農作物品種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急需的糧食并創造了很高的經濟效益。
但目前一些國家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時,過于關注生物技術領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現有成熟技術的利用與推廣。這種過分追求新技術也導致了資金大量投入但回報偏低的現象。因此,在開發新技術的同時,應該重視已有成熟技術的應用與推廣,相應地加大政府投入,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核技術作為解決糧食安全的方法之一。
國際原子能機構2日發表報告,呼吁各國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上應重視利用已有的成熟技術。
報告說,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科學家利用射線改良農作物,使其具備高產、抗病蟲害和適應惡劣生長環境的能力。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這種輻射育種技術在改良農作物方面不僅有效,而且安全、經濟。
推薦閱讀
科學史上許多革命性的突破與發明常常充滿著神奇的偶然性,核磁共振(MRI)的發明就是有趣的一個例子。近十年來核醫學領域因PET MRI不斷裝機應用于臨床,為學科保持領先創造了奇跡。我們核醫學界對PET的發明發展應用熟稔在心,但對于MRI的發展歷史、特別是早期發展歷史,了解甚少。
2021-06-14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舉行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光學專家李儒新發表了題為《高功率激光與高能粒子加速器融合前景廣闊》的演講,闡述了高功率激光和高能粒子加速器兩個不同的學科領域近年來相互促進交叉研究發展的有關情況。
2021-06-02
29日,日本《朝日新聞》發布了對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佩里的專訪內容。該專訪圍繞美國國防和核武器話題展開,佩里在受訪時表示,就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發生核戰爭或者核事故的可能性比冷戰時期還要高。
2021-06-01
NEA總干事麥格伍德評論道:“如果核工業錯過這場數字創新,那核能的未來將遭遇重大損失?!?/span>
2021-05-14
烏克蘭國家核監管檢查局委員會成員、核能問題專家奧莉加·科沙爾娜婭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日本政府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的決定堪稱“野蠻”行為,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將威脅人類健康。
2021-04-27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