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子能機構呼吁利用成熟技術解決糧食問題
國際原子能機構2日發表報告,呼吁各國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上應重視利用已有的成熟技術。
報告說,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科學家利用射線改良農作物,使其具備高產、抗病蟲害和適應惡劣生長環境的能力。幾十年來的實踐證明,這種輻射育種技術在改良農作物方面不僅有效,而且安全、經濟。
為此,原子能機構呼吁,在“解決全球饑餓”問題上,應重視并加大對輻射育種技術的投入和利用,以提高農作物產量。
報告指出,幾十年來,原子能機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通過將核技術應用于植物育種和遺傳學領域,幫助世界各國生產更多、更好和更安全的糧食。
迄今,通過輻射育種技術,已經培育出3000多個農作物品種,包括能夠在5000米的高海拔地區生長的大麥和抗鹽堿能力很強的水稻。這些作物品種尤其為發展中國家緩解糧食短缺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創造出巨大經濟效益。
報告認為,隨著這項技術獲得更加廣泛的應用,它在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方面所能夠發揮的作用將會更加突顯。
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原子能機構聯合司司長梁劬先生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輻射育種實際上就通過用射線照射植物種子遺傳密碼中的某個位置,刺激它發生變化,從而產生不同于親本的變種。使用這項技術不會留下輻射殘留物。另外,它也不像轉基因技術那樣,從植物外部甚至不同物種中引進植物本身所沒有的基因,使其具備新特性,而是通過射線照射加速植物自身基因的改變進程。所以這項技術并不是在創造自然界本身不存在的東西,只在加快植物的自發性變異。
推薦閱讀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業工程系教授楊輝(Hui Yang)表示,增材制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設計靈活性和擴展功能,但不同生產機器的質量和工藝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隨著航空航天、醫療保健和汽車行業的應用,以及大規模定制的潛力,增材制造需要質量管理。
2021-06-18
在日常生活中,“核”可謂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醫院也許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利用核技術的地方。核醫學在疾病診斷、治療和藥物研發領域廣泛應用,是精準醫療的重要基石,放射性藥物則是核醫學的靈魂,在分子診斷和精準醫學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2021-06-18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已經廣泛應用于腫瘤的治療,近年來也被用于室性心動過速和房顫的治療,而用于治療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則是全球第一次。
2021-06-18
近日,無損內壁檢測機器人現身上海石化,為煉油部焦化裝置大油氣管線做了首次管道“腸鏡”檢查。
2021-06-18
5月,美國能源部的能源高級研究計劃署 (ARPA-E) 宣布了一項新的4000萬美元計劃,以支持“優化”先進反應堆核廢料和處置的研究,包括核廢料回收利用。
2021-06-18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