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每年大約有80個新钚坑用于在20年左右時間內替換美國部署的1550枚彈頭上的坑,基礎規劃是每年替換30個。但困難在于這些坑在哪里以及如何制造,受限于環境要求與民眾意愿,LANL是美國目前唯一具有完整的钚材料處理和钚彈芯制造能力的設施。LANL的钚處理大樓稱為PF-4技術區55(TA-55),于1978年開始運作,能進行少量加工和制造。在過去的十多年里,LANL一直在努力達到每年30個钚坑的速度,但自2013年以后就一直未能再達到該速度。未能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設施不夠和人員知識不足,此外,安全問題使部分PF-4關閉了近四年。
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NSA)代理局長查爾斯·維登(Charles Verdon)在6月10日的作證時承認,80個钚坑的擴容在2030年前(最后期限)是不可能實現的。這是NNSA局長首次公開承認這一點。維登建議2035年是一個可能的目標日期。從美國能源部無法控制混合氧化物核燃料(MOX)建筑和其他大型項目的成本和進度的歷史來看,2035年是樂觀的。PF-4的新一代工人發現很難學習必要的技能;薩凡納河場址的訴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解決。據悉,吉爾·赫魯比(Jill Hruby)已被國會批準取代維登,但預算是一致的。
無法建造新的钚坑并公開承認這一點,對美俄的戰略安全談判和美國的核武器政策都有影響。拜登政府只承認了延遲,但沒有新坑的可能性使那次承認蒙上陰影。中俄可能已經理解了我在這里寫的內容,如果核軍控談判是關于彈頭數量,這將使美國處于不利地位。拜登政府可能正準備就更廣泛的核穩定問題進行談判,包括中俄反復強調的導彈防御系統對穩定構成的危險。
經濟學家托馬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是威懾理論的創始人之一,他把相互脆弱性視為核穩定的一部分。然而美國前總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對無懈可擊的導彈防御系統的幻想,試圖消除美國的脆弱性。因此,俄羅斯宣布開發新武器,中國建造了新的導彈發射井,讓美國再次變得脆弱。承認美國不久將無法生產更多的核武器坑,可能是緩和剛剛開始的軍備競賽的第一步。現實地接受限制可能是美國能采取的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