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放射治療學科的前景
王俊杰教授表示,非常欣慰可以看到中廣核這樣的大企業注入進來,隨后分別就中國放射治療的學科發展規劃、最終目標及擬解決的問題三個方面發表了觀點。
放射治療學科發展規劃
• 世界級醫院:根據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預計中國未來10年會出現3~5個MD安德森,將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等目前國際知名腫瘤中心中產生,加速器預計30~40臺;
• 國家級醫院:國家教育部目前正在建設區域醫學中心,區域醫學中心包括區域放療中心,從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例如,山東省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江蘇省腫瘤醫院等)國內頂級三甲醫院中產生,加速器預計16~20臺;
• 地市級醫院:共有五六百家醫院,放療中心預計有五六百家。
以上通過醫療集團形成閉環式管理,未來將輻射2,800家縣醫院和縣級市醫院。
最終目標
構建以上學科發展規劃的最終目的是“落實國家的健康戰略,增加老百姓獲得感”。
解決問題
醫院擁有放療中心后必須快速達到高水平,需通過遠程醫療、互聯網醫療和5G技術實現,如此可使地市級醫院在短時間內提高水平,與三甲醫院接近。目前國家政策法規上,互聯網醫院解決了醫生多點執業的體制難題。
質子治療存在的臨床、生物學和物理學不確定性,需到臨床中解決,目前不需要先研究臨床療效,關鍵是準確性和安全性,關鍵指標達到后,可盡快進入臨床。中國應盡快建立示范基地,功能應涉及產學研用等。從協會角度,愿意與各個行業合作,組織專家支持幫助,支持民族產業的發展,中廣核的注入,加快了質子治療設備國產化的道路。盡快實現質子治療設備國產化,實現與世界齊跑,這是我們放療人的夢想。
臨床醫生對質子重離子設備研發過程的重要意義
高獻書教授分享道,目前,中國和日本質子重離子的最大差別有如下兩點,第一,世界范圍內,日本質子重離子設備密度最高;第二,日本治療室里的治療精度高,設備本身的差別不大。日本第一臺重離子設備,由日本放射線醫學綜合研究所(以下簡稱“放醫研”)建設,重離子設備耗資360億日元,放醫研相當于中國科技部下屬醫療機構,放醫研建設重離子設備時,由日立、住友、三棱、東芝四個廠家共同制造,也由此產生日本可生產質子重離子設備的四個廠家。
發展質子重離子設備,臨床醫生的建議非常重要,因此需臨床醫生積極參與,質子重離子治療的治療效果并未遠遠大于光子放療,因為低劑量區劑量很低,但高劑量區無法避免,前列腺癌的危及器官為直腸,但實際無法避開,因此無法提高劑量,療效無法得到提升,毒副作用無法降低。美國研制出一種生物膠,注入直腸和前列腺之間,這樣可以提高劑量,提高治療效果。日本質子重離子治療盆腔腫瘤時,同樣注入生物膠。諸如此類的問題,設備工程師可能無法考慮到,但臨床醫生可以考慮到。另外,物理師在計算射程不確定性時,靶區區域很大,質子布拉格峰的優勢被抵消掉。以上這些問題均需要我們在臨床中去摸索。與光子放療類似,在臨床經驗的基礎上不斷修改完善。所以關鍵指標達到后,要先進行臨床,不斷摸索,然后進行改進。
我國自主研發質子重離子設備的意義
張天爵教授表示,目前我們共同的主題是為了每年新增的400萬癌癥患者,我們很想有機會,在醫院多實驗,多嘗試。國內不管是年輕醫院還是研究機構,絕大多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非常注重原創性的工作,比較注重從0到0.5,而我們產業注重從1到100甚至1,000,可是從0.5到1這個鴻溝,誰來走?我們研究機構也正在進行這樣的努力,也希望我們臨床醫生參與進來,給予支持,一起從0.5走到1。醫療機構對我們企業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關鍵。王俊杰教授和高獻書教授與我們企業的想法不謀而合,共同看到了我們目前存在的問題。
高端醫療器械的發展或許還需5年,或許還需10年,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前輩們留下了很好的資源,積累了很好的技術。時代現在賦予我們責任,八部委聯合發布的規劃里,給我們提出了明確的任務,既中高能回旋加速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在中高能和低能加速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加速器能量有10MeV、14MeV、30MeV、50MeV、70MeV和100MeV,共6個能量級,8個型號。目前安裝在北京大學一臺,空間中心正在安裝,我們會與國內同行共同更好的發揮作用。在癌癥治療方面,230MeV加速器束流已達能量指標,250MeV加速器,還未進行設備調試,正在進行生產測量等工作。希望在座的各位專家可給予幫助。
質子設備國產化和自主化的進展
唐洪波副總經理介紹道,2020年8月中廣核與IBA達成合作協議,將IBA多室質子治療系統完全技術引進,中廣核目前正集中精力進行質子設備的國產化和自主化。
自主化
對于自主化,既實現設備自主研發和設計、自主采購和集成、關鍵零部件自主生產、自主安裝和調試、自主運維和人才培養。上述工作單靠中廣核自己的力量遠遠不夠,需產學研用結合起來共同發展,希望能與更多伙伴合作實現這個目標。
國產化
對于國產化,重點考慮質子設備的國產化替代,IBA多室質子治療系統零部件有5萬多個,供應商2,000多家,90%的供應商來自國外,尤其是關鍵的零部件,面對這樣的局面,國產化指的是在國內尋找合適的供應商,完成國產化供應的替代,實現供應鏈的可靠,在供應商尋找和合作的過程中,可促進質子重離子整個產業的協同發展。
質子重離子治療是放射治療的尖端技術,我們之所以選在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往前走,目的是為了可以與世界質子重離子設備老牌供應商IBA、瓦里安、日立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產學研用,企業作為產業應用的直接主體,可在產業應用里發揮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局限性,例如,科研人才缺乏,企業無法圍繞基礎技術應用進行長期投入,施耐德電氣曾組織全球范圍內以“綠色、環保、節能”為主題的競賽,帶動全球創新型學生來提供思路、建議、實現方案,企業的創新人才力量非常有限,如何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創新型人才合作,值得企業去思考。
核技術應用方面,企業最能站在市場前沿,了解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動態,但必須與臨床應用深入結合,了解醫生和患者的需求,個人認為,質子重離子技術的發展,最核心的是患者的腫瘤治療,延伸到產品和技術的應用、與其他研發機構的合作,再延伸到我國的政策和環境。實現整體化、協同化,需整體共同合作努力。希望中廣核可以在大環境下與各方共同努力,把這個行業做好。
質子重離子技術產學研一體化的重要意義
傅深教授表示,我國質子重離子產業如果不能做大,就談不上做強。非常同意王俊杰主任的想法,建議建立示范基地。質子重離子技術在我國啟動較晚,縱觀我國質子重離子放療領域,缺數據、缺設備、缺證據、缺臨床應用者,所以必須要做細,必須將產學研用整合,所以產生了今天討論的主題。最后,傅教授對大會主辦方表示感謝,感謝可以提供機會,聚集臨床專家和企業,來暢想我國放療的未來發展和民族產業的發展。(質子中國 現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