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城子漢墓群76號墓位于營城子工業園區,于2003年發掘,該墓為貝、磚、瓦、石混筑墓,時代為西漢晚期或兩漢之際,出土一批重器,有龍紋金帶扣、銅鼎、銅尊、銅承旋、銅洗、獸紐印章、玉劍璏等。尤其是龍紋金帶扣,圖案精美、工藝復雜,鑲嵌綠松石,含金量在93%以上,重38.27克,是目前發現的龍紋金帶扣飾龍紋最多的一件,共飾10條龍。隨葬這么多重器的漢代墓葬在大連地區十分罕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些重器也表明墓主人身份非同一般,應該相當高貴。
龍紋金帶扣的主人究竟是誰?辨認與釋讀其印章文字無疑是究明其身份的突破口。遺憾的是,由于年代久遠,埋藏時間長,該墓出土印章的印面和印紐銹蝕嚴重,之前經過多次檢測都沒有結果。印面銹蝕成為阻礙印文辨識的主要瓶頸,研究者對金帶扣主人身份及其來歷的認識始終停留在推測層面,墓主人的名字和身份無從知曉。
今年4月,2020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其中的青海都蘭熱水墓群2018血渭一號墓一項研究成果讓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員眼前一亮。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從眾多自主研發的無損檢測設備中選擇了450kV工業CT對出土的銀質印章進行掃描,銹蝕層遮擋的印面信息分布在6個斷層上,經過專家辨識,印章上的古藏文為“外甥阿柴王之印”,墓主人可能是莫賀吐渾可汗。這一重大發現讓研究人員受到啟發:CT成像有可能揭開營城子M76印章主人之謎。
7月15日,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攜帶印章來到中科院高能所CT實驗室。高能所的工作人員采用450kV工業CT對印章進行了CT掃描,被銹蝕層遮蓋的印面信息被清晰還原,呈現在4個斷層上,經相關領域的研究者辨識,印文為陰文篆書“邵黨私印”,這為確認營城子M76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重要依據。銹蝕的獸紐經過三維成像,可以較清晰地看到動物形象,側首仰目,長須及胸,四爪著地,短尾,初步辨認為“辟邪”紐。同時社科院考古所對印章材質進行了初步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該印章主要成分為銅和銀,應為銅銀合金印。
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員表示:
至于墓主人更確切的身份以及其它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營城子76號墓主人確認,必將促進營城子漢墓的深入研究。將現代科技手段引入考古學中,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解決傳統考古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是近年來考古學研究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這次使用中科院高能所450kV工業CT將營城子漢墓出土印章印文成功辨識,再次證明堅持多學科、多領域合作的潛力與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