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K-329“別爾哥羅德”(Belgorod,俄:Белгород)是俄羅斯一艘特殊用途的核潛艇,是09852項目的唯一代表,“別爾哥羅德”是“波塞冬”(“Status-6”)型無人駕駛潛航器的專門運載工具。建造于北德文斯克造船廠,于2019年4月23日下水。該核潛艇全長達184米,堪稱“全球最長核潛艇”。按照計劃,“別爾哥羅德”原定于2020年底進入艦隊,但隨后交付艦隊的最后期限推遲至2021年底。2021年6月25日,北德文斯克造船廠已對“別爾哥羅德”核潛艇進行首次海試,這標志著國家試航已進入最后階段。
發展歷程
1992年7月24日,949A“安泰”項目核潛艇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廠開始建造,出廠號為664。1993年4月6日,它被更名為“別爾哥羅德”;
1994年5月16日退出海軍隊伍并被封存;
2000年9月,同類型核動力船“庫爾斯克”沉沒后,俄軍決定恢復建造“別爾哥羅德”;2004年12月31日,該艦的船體工作組裝完畢,但沒有技術設備和導彈發射井。當時完工的成本估計約為1億盧布。然而這項工作的融資金額很小,北德文斯克造船廠自主建完了船只;
2006年,完成“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的建造工作被列入國家國防命令。但2006年7月20日,在國防部長謝爾蓋·伊萬諾夫訪問北德文斯克造船廠期間,就已決定不將“別爾哥羅德”引入海軍,準備程度估計為80%。
2009年,俄軍考慮將885“柃樹”項目的巡航導彈綜合系統進行重新裝備。
2012年初,俄羅斯海軍總司令弗拉基米爾·維索茨基宣布,“別爾哥羅德”正通過一項特殊項目完成建造工作。2012年12月20日重新歸入09852項目。
2018年,計劃將該潛艇交付給俄羅斯海軍。2018年11月,國防部宣布組建“別爾哥羅德”核潛艇艦組人員。
2019年4月23日,“別爾哥羅德”核潛艇從北德文斯克的船臺滑道下水。2019年,完成了潛艇漂浮、核電站測試和系泊測試等工作。
最初預計該潛艇將在2020年進入俄軍艦隊,“波塞冬”在2021年左右服役,但并沒有實現。據專家介紹,搭載“波塞冬”的“別爾哥羅德”核潛艇原定于2020年底在世界海洋執行戰斗任務,但也沒有實現。2021年6月25日,“別爾哥羅德”首次進入工廠海試。
結構特點和性能參數
在建造和改建的過程中,潛艇的長度從154米增加到184米。這比世界上最大的941“鯊魚”項目潛艇長近11米。2019年6月,美國軍事專家薩頓發布了一張衛星偵查圖像,圖像上可能顯示了K-329“別爾哥羅德”緊挨著“北風之神”項目的K-549“弗拉基米爾公爵”核潛艇;從圖片看,“別爾哥羅德”比“弗拉基米爾公爵”更長更寬,這意味著之前公布的“別爾哥羅德”預期尺寸不是最終尺寸。
據悉,“別爾哥羅德”的主要特點是特殊設計的航行螺旋槳,保證了航進過程中的極小噪音,這是該項目的主要特點。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潛艇的所有為數不多的照片中,螺旋槳都被小心地包裹著。
• 新設計的特點和功能:
船體加大,可停靠小型水下航行器(如無人水下航行器)和水下救生設備。以前擁有核動力裝置的攻擊潛艇現在變成了水下無人器的母艦。艦艇應配備海底設備,并應進行海底電纜的敷設或檢查。為此,它可以搭載在船體上,也可以搭載較小的(自動)水下航行器。
自動水下航行器“大鍵琴-2R-RM”可以停泊在船底下。還有一個可以運輸70米長的潛艇的站點。兩者都在1000米深度下適用,都配備使用機械式操縱臂的核動力裝置和設備。
• 性能參數: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別爾哥羅德”長184米,寬18.2米,浸入深度可達520米,水下排水量從24000噸增至30000噸,比24000噸的“北風之神”還大,僅次于48000噸的“臺風”;潛航時最大速度可達32節,艦組人員編制為120人;2個容量為190MW的OK-620M.02核反應堆提供動力,可驅動2個帶2個螺旋槳的汽輪機。可搭載2×650mm和4×533mm魚雷發射器、“波塞冬”核魚雷;“風”、“瀑布”、“口徑”等導彈;“針-S”、“柳樹”便攜式防空導彈等武器。
“別爾哥羅德”核潛艇性能參數表功能特點
“別爾哥羅德”號擁有其他作戰核潛艇所不具備的三大特點:
1、可作為無人潛航器母艦
“別爾哥羅德”可搭載6艘不同型號的無人潛航器;同時還能搭載一座深海發電站,可為水下設備進行充電,也可與其他設備對接進行充電作業;該潛艇在原154米場的基礎上插入了一個30米長的特殊艙段,該艙段設有壓力平衡艙,可供潛水員出艇作業。
2、可搭載“波塞冬”核魚雷
“別爾哥羅德”恢復建造后的任務要求發生了變化,該艇在執行常規戰略威懾的同時,還必須為搭載“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做準備,并且要搭載6枚,這也是“別爾哥羅德”號長度變化的最主要原因。“波塞冬”有超長的射程,相比傳統核潛艇,該魚雷的體積大幅縮小,因此大大增加了突防幾率。
3、腹部有一個半埋塢艙
“別爾哥羅德”的腹部還有一個半埋塢艙,可搭載一艘排水量2000多噸左右的核潛艇,而該核潛艇正是此前在巴倫支海附近發生火災的10831核潛艇,又被稱為深海工作站。該型核潛艇極為神秘,至今流出的照片也寥寥無幾。
此外,“別爾哥羅德”還搭載了主聲吶、側掃聲吶、光學設備以及電磁探測器等等,這些設備雖然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確保該潛航器在水下能夠自主航行,但同時也令其具備了水下偵察、監控能力。憑借著超遠航程以及千米下潛深度,俄方完全可以利用“波塞冬”對相關目標進行長期或戰術性偵察和監控。平時監控、偵察,戰時突襲摧毀對方戰略目標,這進一步體現了“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潛航器重要作用。
武器裝備
2015年11月11日,媒體展示了一款口徑為1.6米、續航里程10000公里、攻擊深度1000米的核魚雷“波塞冬”,專為對沿海城市進行毀滅性打擊而設計的一種“報復性打擊武器”,這使得它在性能和戰術使用上與T-15相似。
09852“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和09851“哈巴羅夫斯克”號核潛艇被稱為魚雷載體。據塔斯社報道,這艘核潛艇將能夠搭載六枚“波塞冬”,這一點得到了一些軍事專家的證實。
一篇英文雜志上的圖表文章中,“別爾哥羅德”不僅被稱為“波塞冬”的載體,還被稱為18511“大比目魚”核動力深海工作站的載體,可用于“大鍵琴-2R-RM”型深海裝置。還提到“別爾哥羅德”將能夠在上層運輸一個塊反應堆,該反應堆旨在為“陸架”潛艇傳感器網絡供電。
“別爾哥羅德”核潛艇(隨后是“哈巴羅夫斯克”)將成為第一艘搭載無人器和機器人系統的第五代潛艇。俄羅斯潛艇艦隊的戰術也將變得完全不同,這對敵人來說很重要,而且是不可預測的。“別爾哥羅德”旨在成為戰略核威懾的要素之一,能夠摧毀沿海地區的整個航空母艦群和目標,潛艇將能夠發射,即使不接近敵人,也能從碼頭岸墻發射。
此外,“別爾哥羅德”可攜帶“自主式核動力深水工作站”(西方國家稱其為AGS),包括70米長的“Losharik”(AS-31)和55米長的PALTUS(AS-35和AS-21)。
“波塞冬”核魚雷
“別爾哥羅德”核潛艇可攜帶的這些裝備里,威力最強的當屬“波塞冬”魚雷。2015年,俄羅斯宣布重啟核魚雷計劃,并將其命名為“波塞冬”。根據媒體報道,“波塞冬”總重100噸左右,相當于30多枚重型魚雷。它屬于水下核動力無人潛航機,核反應堆為動力,其核燃料可供航行1萬公里,航行深度達到1000米,水下航行速度最高可達100節。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發布的一些測試照片,“波塞冬”長約24米,直徑約1.6米。草圖顯示了一個長約4米、直徑約1.5米的彈頭,爆炸威力從2到100兆噸不等。“別爾哥羅德”號應攜帶約6艘“波塞冬”。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重新加載,其實施的條件是什么,目前尚無消息。
“波塞冬”核魚雷不僅能打擊水面艦艇部隊,還能利用無人潛航器靠近海岸,重創基礎設施,而且目前世界上沒有一種攔截系統能將其攔截,因此“波塞冬”也被稱為“世界末日”。俄羅斯擁有如此先進性能的“波塞冬”核魚雷,便可以利用海底這個天然的隱蔽環境,在從潛艇上發射后,以悄無聲息的方式,摧毀敵方航母艦隊以及敵方布置在海岸線附近的各種目標。
小結
“別爾哥羅德”是全球最龐大的核潛艇之一,可搭載核動力深海工作站、無人潛航器和核魚雷,也是“波塞冬”無人潛航器的首個載具,是“軍民兩用”和“核常兼備”的多功能偵查-打擊戰略武器系統。該核潛艇未來裝備俄羅斯海軍后,便能進一步提升俄羅斯海軍的核打擊能力,且這對于提升俄羅斯整體的國家核威懾能力而言,也有著很大的幫助作用。它的出現象征著俄羅斯海軍的裝備水平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進一步提升了俄羅斯的國防實力。
參考文獻[1]К-329 «Белгород»[2]Российская новая подводная лодка «Белгород» с атомными торпедами[3]Подводный "монстр" Апокалипсиса[4]ПРОЕКТ 09852, СПЕЦИАЛЬНАЯ АПЛ "БЕЛГОРОД"[5]全球最長的核潛艇-“別爾哥羅德”號[J/OL].天幕防雷.2021-07.[6]末日武器“波塞冬”核魚雷!一枚可摧毀半個美國,引發9級海嘯[J/OL].軍范2021-05-08.
<table data-sort="sortDisabled" style="letter-spacing: 0px; font-size: 17px; max-width: 100%;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width:="" 539px;="" border-collapse:="" collapse;="" color:="" rgb(51,="" 51,="" 51);="" padding:="" 0px;=""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 0px="" 10px;=""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魚雷武器:
2x650mm和4x533mm魚雷發射器、“波塞冬”核魚雷;
導彈武器:
“風”、“瀑布”、“口徑”導彈;
防空武器:
“針-S”、“柳樹”便攜式防空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