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環境保護署和美國林業局的一組科學家寫道:“由于放射性事件而受到污染的地區發生的大規模野火可能會導致急救人員和下風向人口地區的大量暴露。”
在 7 月 5 日發表在《總體環境科學》上的一項研究中,該小組根據天氣模式和 2016 年洛杉磯縣圣克拉麗塔山谷沙火的碳排放數據開發了一個預測模型。他們根據在 1986 年切爾諾貝利發電廠事故中被銫 (Cs-137) 污染的地區的火災中觀察到的情況,將輻射排放添加到模型中。
這組作者發現,預計火災發出的輻射暴露將低于需要疏散或就地避難的水平。此外,與所謂的遺留放射性 Cs-137 相比,急救人員更有可能受到其他污染物的負面健康影響。
外部暴露于大量 Cs-137 會導致燒傷、急性放射病和死亡。作者寫道,核電站事故、簡易核裝置爆炸和放射性散布裝置(“臟彈”)可以將放射性核素引入環境,可能會污染大片區域。他們表示,受污染森林地區的大規模野火有可能將這些放射性核素重新引入大氣中,并導致急救人員和順風社區受到暴露。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光化學網格模型來估計下風向顆粒物的輻射水平。在實驗室測試中對細顆粒物 (0.006 g/kg) 和粗顆??粒物 (0.008 g/kg) 的最高排放估計被選擇用于野火,以提供對 Cs-137 影響的保守估計。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該模型預測,野火附近和附近城市地區更下風處的環境水平將低于需要疏散人口或采取其他保護措施(例如就地避難)的水平。預測的最大粗顆粒物沉積量為 1,118 Bq/m2,而細顆粒物沉積總量要低得多,為 82 Bq/m2。
此外,科學家們寫道,野火燃燒的實驗室測試表明,Cs-137 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與灰燼而不是空氣排放有關。
然而,作者指出,最終,暴露將取決于火災燃料中放射性核素的水平,而順風影響則遵循該地區的風模式,這很難預測。
“其他類似的評估表明,沉積的 Cs-137 的外部輻射可能導致比此處評估的吸入途徑更大的暴露,”他們寫道。
Cs-137 是水溶性的,半衰期很長(30.17 年),很容易被植物吸收。作者寫道,這些特性意味著在被放射性事件污染的土壤和生物質中的停留時間很長,因此可能會增加野火活動期間的再排放潛力。
科學家總結道:“重要的是要了解典型野火中 Cs-137 的潛在事件后影響,以表征暴露以支持事件后補救工作的優先級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