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中廣核張劍鋒: 核技術發展呈現臺階性的特點
除了眾所周知的核武器與核電,核工業領域還有應用廣泛的輕工業,即非動力核技術應用(簡稱“核技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指出,同位素與輻射技術就應用的廣度而言,只有現代電子學和信息技術能與之并列。其中同位素與輻射技術即為核技術。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了中廣核核技術應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劍鋒。在中廣核核技術位于深圳深南大道核電大廈的辦公室,張劍鋒輕易地指出室內礦泉水瓶的消毒滅菌,電線電纜、木塑材料的制備都可以運用到相應的核技術。
據其介紹,核技術在材料改性、消毒滅菌、醫學、環保、安防等多個領域都能發揮巨大作用,西方發達國家核技術的產值甚至遠遠超過核電,占到國家總產值的2%-4%。
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也在專訪過程中被張劍鋒多次提及,這位年輕的央企成員企業負責人認為,混改的關鍵在于資源和機制有效的結合,而并非簡單的股權結構上的改變。
此前,大連國際(000881.SZ)發布重組預案,交易完成后,中廣核核技術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上市公司將成為國內核技術第一股。目前,該方案已獲證監會審核通過。
《21世紀》:核技術主要應用在哪些領域,中廣核核技術公司主要在哪些領域有所布局?
張劍鋒:核技術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比如材料改性、消毒滅菌、環保醫學等等,但是每個領域的產業化程度不同,國內現在產業化最高的是輻照改性材料,以輻照交聯線纜為代表,還有其他的熱縮材料、發泡材料、吸水材料等。中廣核核技術此次注入上市公司資產主要圍繞在核技術應用最大的產業化領域,包括加速器、輻照加工服務、高新材料等。
實際上,核技術發展呈現一種臺階性的特點,當核技術發展到一個階段,相應的應用便能快速發展,目前國內便處于改性材料的臺階上。同時,我們也在積極儲備下一個臺階的應用,重點放在核醫學和環保兩大塊,此外還有輪胎預硫化、涂層固化等應用。標的公司(指注入大連國際的公司,下同)目前已成立了專門的事業部開展相關研發和產業化工作。
《21世紀》:國內核技術應用在有些領域趨于成熟,效益回報快。還有一些應用領域附加值高,但開發周期較長。公司怎樣平衡短期效益和長期研發的沖突?
張劍鋒:由于核技術發展臺階性的特點,我們一方面緊緊抓住目前產業化程度較高的材料改性市場,這塊市場具備數千億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們也兼顧下一個臺階的應用,包括國際上產業化程度較高,而國內尚在起步的領域,例如核醫學、環保等領域。
《21世紀》:如你所述,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廣核核技術公司此前通過收購迅速發展核技術應用,之后將如何與民營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合作,促進核技術領域研究生態的良好發展?
張劍鋒:公司在核技術的研發方面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中廣核核技術建立一個比較強的科研隊伍,此次注入的資產中包括9家高新技術企業,2個國家認可實驗室,國家認可實驗室可進行行業第三方認證檢測。此外,還有1個院士工作站和4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另一方面,我們和科研院所、高校也有密切的合作。比如說標的公司,中科海維就是我們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學合資成立的,中科院和南京大學把原來加速器技術注入公司,我們則將技術進行產業化,推進科研成果的推廣。加速器治污水項目則是和清華大學合作,目前示范項目已經成功。
《21世紀》:中廣核核技術公司在重組方案中重點提到混合所有制改革,而這也是國家近年來大力推動的改革舉措之一,公司在混改方案的推進過程中有哪些經驗教訓?
張劍鋒:公司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就是混合所有制。我們理解的混合所有制的本質就是把資源和機制有效地結合起來。如果不能做到這點,僅僅是股權結構方面的改變,并不能稱為真正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多種形式。我們在和民營企業合作時發現,它們機制很靈活,非常的市場化,運轉也很高效,但是普遍缺少資源而發展緩慢。比如說我們收購的企業中,有的此前融資成本達到百分之十幾,而且融資額度也受限,遇到大的客戶訂單也因為擔心流動資金、回款的問題不敢接。我們收購以后,資金等方面的注入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助推。
除了資金注入,中廣核核技術公司作為央企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品牌、平臺等方面優勢也為民營企業吸收高端人才、打開國際市場起到很大作用,標的公司的加速器目前賣到了印度、韓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際市場,最近還出口到了美國。
與此同時,民營企業靈活的優勢依舊存在,除了貫徹央企合法、合規的規范化要求外,標的公司其他市場化基因都保存了下來。
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則相反,它們有大量的科研資源,我們為科研院所提供市場化方面的機制,促進產業化的發展。
《21世紀》:市場對核技術應用是否有疑惑,比如有些歐美國家比較成熟的核技術應用,而國內仍在起步,中廣核核技術在市場培育方面將采取哪些策略獲得政策、市場的認可?
張劍鋒:這里有幾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更多的普及核技術知識,另外就是相應的行業規范的完善。國內很多的出口食品,進口國要求必須進行消毒滅菌,而且對輻射劑量有嚴格的要求。輻照食品是核技術應用中最敏感的領域,但發達國家都覺得很正常并廣泛食用,也有很多相應的規范,只要按照規范來做,不存在任何危險。
目前國內核技術應用在消毒滅菌、材料改性方面也有一定的規模,但是普及程度還遠遠比不上發達國家。比如輻照交聯線纜過去在民用建筑中使用并不常見,很多建筑的普通電纜一二十年后就容易老化,存在一定安全隱患。隨著要求提高,2015年國家推出的兩項標準對建筑用電纜提出更高要求,使用壽命提高到不低于70年,這就是一個進步,為輻照交聯線纜的推廣打開了廣闊的空間。
還有一種情況是國外普遍使用,但國內基本沒有的。比如核醫學方面,高端醫用加速器基本都是國外壟斷,國內還需要不斷技術突破。輪胎硫化、涂層固化也是類似情況。
實際上,這也是通過供給側改革影響需求的過程。國內安全環保需求的提升,輻照交聯線纜、輻照消毒滅菌的市場也會隨著興起,這是市場和企業共同作用的結果。
推薦閱讀
科學史上許多革命性的突破與發明常常充滿著神奇的偶然性,核磁共振(MRI)的發明就是有趣的一個例子。近十年來核醫學領域因PET MRI不斷裝機應用于臨床,為學科保持領先創造了奇跡。我們核醫學界對PET的發明發展應用熟稔在心,但對于MRI的發展歷史、特別是早期發展歷史,了解甚少。
2021-06-14
5月30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舉行學部第七屆學術年會全體院士學術報告會。中國科學院院士、光學專家李儒新發表了題為《高功率激光與高能粒子加速器融合前景廣闊》的演講,闡述了高功率激光和高能粒子加速器兩個不同的學科領域近年來相互促進交叉研究發展的有關情況。
2021-06-02
29日,日本《朝日新聞》發布了對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佩里的專訪內容。該專訪圍繞美國國防和核武器話題展開,佩里在受訪時表示,就目前的國際局勢來看,發生核戰爭或者核事故的可能性比冷戰時期還要高。
2021-06-01
NEA總干事麥格伍德評論道:“如果核工業錯過這場數字創新,那核能的未來將遭遇重大損失。”
2021-05-14
烏克蘭國家核監管檢查局委員會成員、核能問題專家奧莉加·科沙爾娜婭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指出,日本政府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的決定堪稱“野蠻”行為,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將威脅人類健康。
2021-04-27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