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院、漢邦科技與鐳脈工業聯合發布3D打印新品:換熱器、龍焱350、監控系統
2021年5月26日,一場名為“核創偉業,龍騰四海”的發布會在2021 TCT亞洲展現場揭開了面紗。據悉,這場發布會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漢邦科技,及鐳脈工業聯合舉辦,旨在打造先進智能制造體系,讓3D打印技術與核技術交叉賦能,借助核能領域先進研發平臺、先進技術、設計能力、材料研發能力賦能增材制造技術的突破和發展。發布會后舉行了新產品揭幕儀式,以及三方合作簽約儀式。
發布會共分為三場,每一場都發布了一款重量級的產品。
第一場發布會由來自核動力院的業內知名的設計專家何戈寧主持發布,帶來的是一款基于增材制造思維,創新設計的產品,3D打印模塊化高效換熱器。該研發項目是工信部3D打印一條龍的應用示范項目,通過增材思維賦能,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完成設計研發,實現了產品性能的大幅提升,與傳統設備相比,重量體積可以減少90%以上。據介紹,這款產品對傳統換熱器有極強的可替換性,目前國內換熱器市場的年產值規模達到了千億元量級,市場前景巨大。
在何戈寧的發布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概念,要發掘增材制造的價值,需要“升維思考”才能真正發掘增材制造的價值,實現降維打擊。何戈寧提到,升維思考應該包括設計考慮中的升維思考以及產業鏈布局中的升維思考。何戈寧的發布中還指出了增材制造在核能等高端應用領域的痛點,為了解決這些痛點問題,核動力院與漢邦及鐳脈工業緊密的合作,開發出了后面兩項產品。
第二場發布,由廣東漢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劉建業主持發布,為我們隆重發布核動力院與漢邦科技聯合研發的,面向核能領域定制的金屬3D的打印設備 - 龍焱350。
劉總介紹到,核能領域對產品的性能、可靠性的要求已經到了競乎嚴苛的程度。核設備的設計壽命要到60年、80年。工作在高溫高壓,高腐蝕的環境。而且核能領域還特殊的環境,輻照。這種嚴苛的試用環境,對裝備的運行穩定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龍焱350機型,就是在這樣的特殊要求下應運而生的。龍焱350是在漢邦非常優秀的機型HBD 350T基礎上升級研發的。核動力院提出應用要求,和漢邦一起提高設備的穩定性,打通了智能監測系統和裝備的軟硬件配合,給打印機安上了一雙火眼精睛。這雙眼睛其實同時就是評判機器運行穩定性的尺子,任何的激光功率波動、聚焦情況變化都會被這個系統觀測出來。最終經過評估,龍焱350機器都順利通過了考驗,完全滿足核能的應用要求,并在今天發布。
最后一場發布,由鐳脈工業的胡正陽總經理發布核動力院與鐳脈聯合研發的睿眸智能監測系統。睿眸智能監測系統的高靈敏度光學系統可以對制造過程中400-600nm的可見光波段以及1200-1800nm的短波紅外波段進行監測,同時基于Linux環境的高性能系統,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能夠及時發現制造過程中異常情況,保證產品生產質量,同時確保產品數據的可追溯性。填補了目前國內在增材制造數字化監測系統的空白,多項指標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可以實現鋪粉3D打印過程實時數字化監測、過程逆構、質量評判等多項功能,后續還會進一步開發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算法的增材制造實時監測系統,智能監測系統的引入為新一代數字化技術與3D打印技術的巔峰融合開啟了大門,對于核工業、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國內尖端制造行業,極具深遠的意義。
發布會后的揭幕儀式上,由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彭詩念、漢邦科技創始人劉建業和鐳脈工業總經理胡正陽一起為今天發布的新品揭幕。
其后,核動力院、漢邦科技和鐳脈工業的三方,共同簽署了下一階段的合作協議,通過更加緊密的合作,更進一步的推進增材制造技術的進步及創新應用。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是工信部增材制造一條龍項目在核能領域的應用示范龍頭單位。這種由需求方總體統籌牽引,產業鏈多方合作的模式,將為增材制造技術在高端領域的應用推進帶來全新的局面。
基于果蔬原料的食品3D打印技術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