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3月29日,研究人員在廣州增城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插種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秧苗。\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道:嫦娥五號搭載的太空稻種29日離開溫室,移栽田間,成功“安家”。上午8時左右,華南農業大學國家植物航天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加峰博士帶領團隊4人開始在溫室拔秧,拔下的秧苗被放到若干燒杯裏面,經過50分鐘左右的車程來到位於廣州增城的華南農業大學試驗田基地。
與普通插秧相比,“天稻”的插秧工作要更為細心周到。王加峰介紹,研究人員等到“天稻”長到最適合的秧齡,約三四片葉子的樣子進行插秧;土的硬度也要適中,太硬容易在操作時傷根傷苗,太軟秧苗容易歪斜、深陷;插秧的力度、分布的疏密都要講究。
在同一塊田地裏,還有“長征五號”稻種、重離子輻照稻種,后期研究人員將分別對深空搭載、近地軌道搭載、地面模擬這三種稻種進行對照,以育選出最優品種。插秧之后,研究人員接下來會施肥、噴藥等,預計5月底或6月初迎來抽穗期,7月上旬將收穫果實。
這批共計40克的“天稻”於2020年11月搭乘嫦娥五號登月,歷時約23天、76萬公里的“環月旅行”返回地球,并於2021年2月26日完成播種。
宇宙葡萄藤—將葡萄藤送入太空以助葡萄酒行業在氣候變化中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