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南方科技大學官網獲悉,該校研究人員在在非線性超構表面太赫茲輻射源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李貴新課題組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教授Tal Ellenbogen課題組等在基于幾何相位(Pancharatnam-Berry Phase)的非線性超構表面太赫茲輻射源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Functional THz Emitters based on Pancharatnam-Berry Phase Nonlinear Metasurfaces”為題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該論文首次報道了一種新型的基于幾何相位(Pancharatnam-Berry Phase)的非線性超構表面太赫茲輻射源。這種非線性超構表面由具有三重(C3)旋轉對稱性的金等離激元超構單元構成。在飛秒激光泵浦下,通過旋轉C3超構單元的方位角,可以在深亞波長尺度上控制超構表面上輻射出太赫茲波的偏振和相位。相關研究有望為太赫茲光源上的光場調控提供重要方法。
研究還說明,在太赫茲科學及其應用中,非線性P-B相位扮演了全新的角色。研究人員期望本項研究中提出的原理和方法在設計與制備多功能太赫茲源領域獲得更多應用。
據悉,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博士后Cormac McDonnell、南科大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研究助理教授鄧俊鴻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李貴新和Tal Ellenbogen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特拉維夫大學博士生Symeon Sideri在該研究中亦做出了重要貢獻。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項目的支持。
美國前防長佩里:目前發生核戰爭或核事故可能性比冷戰時期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