鋯合金具有極低的熱中子捕獲截面、優異的耐腐蝕性能和抗高溫蠕變等優點,被廣泛用作核反應堆中的燃料包殼和壓力管等關鍵部件。然而,長時間暴露在高能中子的輻照下會使具有織構的鋯合金部件發生不可逆的各項異性形狀改變,即輻照生長。輻照生長大大限制了鋯合金的使役安全性和服役壽命。傳統認為,高能粒子輻照產生的柱面間隙型位錯環和基面空位型位錯環(c-loop)的各項異性分布是造成鋯合金輻照生長的“罪魁禍首”。然而,大量實驗研究發現,基面空位型位錯環只有達到一定的輻照臨界條件才會形成,而且基面位錯環的尺寸通常都大于13 nm,這一現象很難解釋輻照初期鋯合金的輻照生長現象,也對傳統的輻照生長機制提出了挑戰。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韓衛忠教授研究組發現輻照初期在純鋯中形成了一種新型的納米尺度三角形空位型缺陷,從而提出基面三角形空位型缺陷是鋯合金中基面空位型位錯環的前驅體。研究發現,氦離子輻照后的純鋯中形成了高密度的型位錯環,極其少量的
美國前防長佩里:目前發生核戰爭或核事故可能性比冷戰時期還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