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從無錫地鐵集團獲悉,即將開通的地鐵3號線啟用了全新安檢設備,這是華東地區首條地鐵線路投入AI智能識別的雙源雙視角X射線安全檢查設備,相較原來的安檢設備更精準高效,可幫助乘客快速“通關”。
昨天上午,記者在3號線敘豐站見到了“新上崗”的安檢儀。從外表上看,它和普通安檢儀沒明顯區別。無錫地鐵建設公司項目工程師宋軍杰介紹,目前地鐵車站安檢機最大過包量80個/分鐘、過包速度約0.2米/秒,客流強度高、流量大,安檢效率難以滿足需要,而且現有安檢設備由人工識別,也易導致安檢人員工作疲勞。這種情況下,輕則造成車站進站口擁堵,重則引發乘客矛盾、踩踏等安全隱患,無法做到真正的“逢包必檢”。
“我們對地鐵1、2號線現有安檢狀況進行回頭看,不斷優化車站設備設施功能,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現有安檢機,引入雙源雙視角X射線安檢設備,實現檢測設備的智能化,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出行。”宋軍杰介紹,地鐵既有線安檢機普遍只有一雙從下往上看的“眼睛”,無法對安檢數據進行分析和預警,容易造成發現危險情況反映不及時等一系列問題。新設備有兩雙“眼睛”,分別從底部和斜面兩個視角監視,大大提高了安檢準確率和乘客通行效率。
現場測試中,工作人員將一個裝有剪刀、液體容器、充電寶等物品的背包放進安檢儀,機器立即發出聲光警報,屏幕上同步出現危險品的圖像。宋軍杰介紹,以往安檢過程中碰到有危險品,安檢儀的顯示屏上會出現一個“紅框”提示,這時需安檢人員肉眼比對判斷甚至開箱檢查。新的安檢儀增加了圖像識別,使用頂尖物質識別技術,實現360度無死角出圖,能高效分辨出是什么危險品,并在圖像顯示上賦予不同顏色。
也有市民關心:這么高級的安檢機會不會有輻射問題?宋軍杰表示,在地鐵3號線全線安檢系統運行的周期內,每年微劑量X射線安全檢查儀都會進行第三方的輻射安全檢查,每臺設備的周圍劑量當量率都優于國家標準。下一步,新型安檢儀還將引入物聯網技術,不斷“自我學習、自主更新”,建立和更新危險物品庫。
據悉,地鐵3號線21個車站共投入40臺新型安檢儀。隨著“萬人試乘”啟幕,今天起安檢設備將和3號線一同接受市民檢閱,開啟保障地鐵運營安全的新使命。根據智能一體化安防要求,3號線每個安檢點還增設了爆炸物探測儀、臺式危險液體檢查儀、防爆球、防爆毯等輔助設備,通過一鍵通報警器裝置打造的警民聯動系統,自動定位并發送報警位置給地鐵警務人員,快速高效地守護市民安全出行。
核恐怖主義可以被精準定位來源的中子伽馬探測器攔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