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核技術應用輻射監測技術培訓會議在杭州舉行
11月23~25日,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站在杭州舉辦了全國核技術應用輻射監測技術培訓。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的31個省級輻射站以及浙江省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的12個設區市監測站共180余名監測技術人員,參加了此次培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核技術在我國國防、醫療、能源、工業、農業、科研、地質勘探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如何防范應用過程中的潛在危害,確保輻射環境安全是第一要務。由于放射性看不見,摸不著,人體無法感知,因此必須通過核技術利用輻射監測,才能為政府加強核與輻射環境監督管理提供技術支持,為環境執法、核與輻射污染防治提供科學依據。
核技術應用輻射監測是輻射環境監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三大特點。一是監測對象復雜,工農業應用有輻照、探傷、核儀表、放射性測井等;醫學應用包括X射線診斷、臨床核醫學、放射腫瘤治療等。二是監測內容復雜,即有外照射性監測、又有內照射監測;即有工作場所監測、又有個人劑量監測;即有日常監測,又有運輸監測、應急監測。三是監測方法標準眾多,既有γ輻射劑量率、表面污染測量的標準,又有個人劑量監測的標準,還有空氣、食品、水、土壤等放射性核素活度測量的標準。
針對核技術應用輻射監測的特點,本次培訓特邀了我國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與防護方面的權威范深根教授,結合《輻射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61-2001)、《電離輻射工作場所監測的一般規定》(EJ381-1989)、《電離輻射監測質量保證一般規定》(GB8999-1988)、《環境核輻射監測規定》(GB12379-1990)等系列標準規范,對核技術應用中的輻射監測進行了詳細解說。整個培訓會議授課、輔導與討論結合,務實高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推薦閱讀
為進一步提高輻射安全意識,確保發展環境安全,2021年6月7日至18日,生態環境部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東北監督站)開展地市級輻射安全監管抽查工作。
2021-06-18
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核安全局關于開展核與輻射安全三年隱患排查工作要求,生態環境部華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以下簡稱華北監督站)在近日開展的年度監督檢查中,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著力推動企業各類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的整改,取得積極成效。
2021-06-17
為交流無損檢測新技術領域的研究進展,加強無損檢測工作者的聯系與合作,第十六屆全國無損檢測新技術交流會將于2021年7月在哈爾濱舉行。
2021-06-17
為促進我國分子影像學的發展,提高PET/MR臨床應用水平,推動全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搭建高水平、高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定于2021年7月23 -25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辦PET/MR新技術與臨床應用培訓班。
2021-06-16
2021年6月10日-11日,由國防科技工業抗輻照應用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抗輻照中心)和國防科技工業核材料技術創新中心聯合主辦,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原子能院)核物理研究所承辦的“第二屆抗輻照應用技術培訓暨學術交流會”在北京舉行。
2021-06-13
閱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