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人們最怕的就是癌癥,癌癥和輻射又是相關的。在每個人身邊都存在大量的輻射,比如說手機、電視、電腦等,都是輻射源。
哪怕是沒有這些電子產品,生活中的輻射也是不少的。來自于陽光的輻射、外太空的輻射,以及空氣、水、礦物質等,也有輻射。如果輻射和癌癥相關,不是意味著人人都會得癌?
自然物如水、空氣存在的輻射,就更不是電離輻射了,其危害性顯然要比電子產品更少。
經常擔心玩手機會致癌是一種無稽之談,即便是致癌也不是輻射引起的,而是因為熬夜玩手機以及玩手機不恰當的姿勢。
所謂的癌癥,其實就是細胞在正常分裂過程中發生突變的一種行為。癌癥和電離輻射就脫不開干系。于是,體檢時的一些影像學檢查,就成為了人們擔心的所在。類似于x線檢查、CT檢查、B超和磁共振檢查等等。
這些影像學檢查,是否每個都有輻射,哪個電離輻射更大?
至于做B超時,涂抹的黏液,其實是為了增加潤滑度,也沒有危害性。做完后,只需要擦干凈就可以了。
核磁共振會被誤以為有電離輻射,事實上也并非如此。核磁共振,顧名思義,是利用電磁波來成像的。簡單來說,是和人體內的磁場有關,和輻射是沒有關系的,對此也沒必要擔心。
最主要的就是CT檢查和X射線檢查,這兩項檢查確實是具有相當大的輻射性,至少比B超和核磁共振危害大。
如X射線檢查,是利用X射線穿透于臟腑內并形成影像。X射線是有電離輻射的,且危害性是存在的。一次檢查,輻射量0.02~0.1之間,只要次數不多,每年只做一次檢查,那么對機體的影響是不大的。
反之,X射線檢查的次數越多,或者在檢查過程中投放了超標的劑量,有可能致癌。控制其劑量和做檢查的次數,是有必要的。
CT的輻射和X射線檢查是一樣的,基本并沒有太大的區別。主要是檢查的部位,和精確性不一樣。與X射線檢查相比,CT檢查的是一種更為細致的檢查,它能夠檢查出身體內更小的病灶,提升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相對來說,CT檢查的輻射量,也就更大了,單次檢查在2到5個單位。當然,這種劑量依然是人體可以承受的。
綜合來看,CT檢查的輻射是最多的,也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但是在控制次數的前提下,是不需要擔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