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31標記的抗體可與SARS-CoV-2病毒結合,以進行病毒載量的治療和成像。
在I-131癌癥治療中,衰變事件會破壞腫瘤細胞核內的敏感DNA,從而導致災難性的單鏈和雙鏈斷裂。抗體遞送的俄歇發射極的臨床使用可為靶向破壞細胞外COVID-19病毒粒子打開一扇窗戶,從而減少主動感染期間的病毒載量,并可能減輕患者的疾病負擔。
2020年7月22日—已發表的第一批研究中的一項研究著眼于放射療法在幫助治療COVID-19(SARS-CoV-2)患者中的作用,該文章發表于《腫瘤學啟發性的COVID-19的治療選擇》一文中發表在7月17日的《核醫學雜志》上。
從研究者紀念Sloan Kettering癌癥中心,紐約,放射性標記的CR3022抗體的人用碘-131(I-131)作為靶向藥物,因為這種抗體與SARS-COV-2病毒。
研究人員總結說:“我們的結果證實了CR3022作為SARS-CoV-2分子靶向探針的潛力。CR3022的標記版本可用于俄歇放射治療或非侵入性成像。”
研究人員說,他們使用碘原方法用碘131標記了抗體,并進行了純化,得到131I-CR3022。他們使用磁珠測定法和重組SARS-CoV-2刺突蛋白片段,在存在和不存在CR3022的情況下測試了131I-CR3022的結合。結果是他們偶聯了抗體CR3022,其純度大于98%,摩爾活性大于7.9 mCi / mg。他們證實了131I-CR3022的結合是選擇性的,并且在未標記抗體的存在下顯著減少(分別為3.14±0.14和0.10±0.01; P <0.0001)。
這并不是第一次考慮放射療法來治療病毒。I-125被用作基于基因工程的麻疹病毒的俄歇放射療法。該病毒在受感染的細胞中表達碘化鈉同向轉運蛋白,在體外對I-125敏感,可以阻止病毒復制。但是,該結果并未轉化為體內模型,表明I-125的藥物動力學較差。
研究人員說,選擇性的,分子靶向的載體,例如單克隆抗體(mAb)CR3022,可以作為I-125的傳遞劑。CR3022以6.3 nM的KD結合SARS-CoV-2受體結合域(RBD)。該抗體具有交叉反應性,可在多種冠狀病毒中保守,因此非常適合靶向SARS-CoV-2,但也可能靶向相關疾病。
這組作者寫道,另一種碘同位素I-131被用作某些類型甲狀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法,并已廣泛用于閃爍顯像和全身SPECT成像中。他們說有道理的是,放射性標記的CR3022對成像很有用,有可能直接,空間分辨,同時和非侵入性地讀取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
從藥物開發的角度來看,SARS-CoV-2病毒載量的直接讀數可以代表治療成功的快速,上游指標。作為臨床研究的工具,這可能特別有趣,并且過去已經使用類似的方法來加快腫瘤藥物開發的進程。
CR3022抗體可能是COVID-19有效療法的關鍵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醫學博士在4月寫了一篇關于CR3022人抗體的博客,這可能是開發針對COVID-19的有效療法的關鍵。他說,研究人員表明,CR3022與新型冠狀病毒發生交叉反應,盡管該抗體結合得不夠緊密,無法中和并阻止其感染細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贊助的一些研究正在研究抗體與病毒的連接精確度,以了解疫苗設計者是否可以利用該抗體。
柯林斯說,這是最近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論文的主題,該論文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伊恩·威爾遜實驗室,由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加利福尼亞州拉荷亞的伊恩·威爾遜實驗室以及香港大學的同事組成。[4] 研究結果表明,一種成功的疫苗可能是一種引發針對相同部位的抗體,但結合更緊密,從而保護人類細胞免受引起COVID-19的病毒的侵害。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