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人人有責” –這是今年世界食品安全日的口號。
從田間農場到餐盤,原子能機構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合作,在全世界建立利用核技術、同位素和互補分析技術等確定確定食品的安全和質量,包括其來源和食物的真假。它還在使用食物輻照方面為全球專家提供支持,以提高食物產品的保存期限。
作為原子能機構技術合作方案的一部分以及通過協調的研究項目,70多個國家得到了利用核技術來控制有害化學殘留物和污染物的支助。我們通過展示烏干達和哥斯達黎加的兩項成就來慶祝今年的世界糧食安全日。
烏干達的食品安全控制和培訓
在烏干達,農業是經濟的支柱,70%以上的人口在務農,農業生產占該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年出口額估計為18億美元。為了幫助烏干達的農業,原子能機構和糧農組織與烏干達國家標準局(UNBS)合作,建立最先進的實驗室儀器并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根據相關的國家和國際法規,要求人員檢測和監控一系列危害,包括食品中農藥殘留。同時還幫助UNBS能夠獲得并保持ISO / IEC(17025)的測試和校準認證。
“分析實驗室對于確保食品安全控制系統的健全至關重要。實驗室科研人員幫助篩選并確認消費者看不到的危害,從而指導食品鏈上的糾正措施和良好做法,以保護消費者的健康。”原子能機構糧食和農業核技術司。
如今,在國際原子能機構和糧農組織的支持下,UBS與政府分析實驗室局(DGAL),農業動物產業和漁業部(MAAIF)和其他烏干達機構的同行緊密合作,定期開展,對市場上各種動植物產品中的殘留物和污染物進行獨立采樣和測試。這些機構還幫助該國應對和解決食品安全緊急情況,對于UNBS而言,核實提供的救濟食品是安全的,特別是向脆弱人群和在緊急情況下處于危險之中的人(如與COVID-19相關)提供的救濟食品質量。
農村實驗室也得到了支持,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使用移動實驗室車,該車可用于快速篩查牛奶和奶制品中的殘留物和污染物,然后在指定的實驗室環境中進行確認。
“在烏干達,烏干達政府在聯合國統計局建立了現代食品安全實驗室,并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支持下建立了食品安全技術能力,從而使食品安全問題進一步提高了,” Deus Mubangizi, UNBS測試實驗室經理表示。“實驗室已經配備了現代化的設備,這些設備使用核技術來分析殘留物和食品污染物,例如霉菌毒素,農藥和藥物殘留物等。同時這些設備還可以培訓技術人員。這使烏干達在該地區的準備工作水平更高,并且正在利用這種能力來培訓來自非洲和其他地區的其他國家的食品安全專家。”
哥斯達黎加改進食品安全測試能力
哥斯達黎加是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國,因此必須遵守進口國制定的一系列與食品安全有關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生產安全和有質量保證的食品的國際標準準則和建議。這就要求存在必要的分析能力,以檢測和監測殘留物和食品污染物,例如農藥殘留物,獸藥或霉菌毒素。
在哥斯達黎加,國際原子能機構與糧農組織合作,增強了國家動物衛生診斷和研究實驗室(LANASEVE)的能力,可利用放射性受體測定法和相關技術來篩查各種殘留物和污染物,并進行確認使用同位素色譜和光譜分析工具得到的結果。這些功能不僅有助于保護該國的消費者,而且還可以在不依賴國外實驗室的情況下支持出口。過去,哥斯達黎加的魚類生產者過去每年要向國外實驗室發送200個樣品進行測試,但是,LANASEVE現在可以在圣何塞以北的埃雷迪亞進行分析,每年為每個生產者節省至少27,000歐元。
通過技術合作計劃,LANASEVE將很快建立使用一種工具進行有毒金屬的高級測試的能力,該工具能夠分析對消費者有劇毒的各種金屬物種,包括無機砷和甲基汞,這些金屬可能在各種食品中檢測到。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支持使我們處于能夠分析食品中各種殘留物和污染物痕跡并能夠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并滿足出口市場需求的位置。”負責監督LANASEVE的國家動物衛生局長Federico Chaverri Suarez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