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串列加速器技術與多學科應用前沿研討會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順利召開。來自全國51家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單位的90余名專家學者,共同交流串列加速器在前沿基礎、技術應用、產業服務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并圍繞加速器技術在核科學及相關交叉學科領域的前沿研究與應用開展深入研討。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韓端鋒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韓端鋒簡要介紹了學校辦學特色與核學科發展情況。他表示,中國原子能研究院為學校研制的國內首臺套商品化串列加速器系統,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搶占核技術研究制高點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此次會議旨在搭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學校將以此為契機,深入探索加速器應用領域的巨大潛力,加強關鍵基礎理論的研究,引導創新技術方法的發展,推動東北地區乃至全國學者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為核學科的高質量發展和實現高水平科技突破作出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煥喬視頻致辭。他表示,哈爾濱工程大學要充分發揮串列加速器“一機多用、兩機合用”的獨特優勢,吸引更多國內外學者開展合作,在核材料基礎研究、輻射效應評估等領域產出標志性成果。同時,希望哈爾濱工程大學繼續深化與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在串列加速器上的核科技研究,為核科技強國建設注入更強動能。
開幕式上,由學校牽頭,聯合黑、吉、遼、蒙共21家單位聯合發起建設“東北地區粒子加速器與應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倡議。聯盟將秉持“創新驅動、協同發展、開放共享”原則,通過整合區域創新資源,搭建產學研用協同平臺,推動粒子加速器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深度融合,攜手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技術創新聯合體,助力東北地區核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
王慶宇副教授詳細介紹了學校串列加速器建設進展及開放共享服務情況。該設備采用雙離子束共輻照技術和輻照腐蝕協同技術,具備輻照、高溫、腐蝕環境耦合下的材料輻照實驗能力。設備于2025年4月完成安裝調試,未來將支撐核材料、輻射效應等學科方向的高質量發展。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諶陽平副所長、清華大學邱睿教授、西北核技術研究院趙雯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竇彥昕研究員、黑龍江省原子能研究院趙弘韜院長、中山大學馬顯鋒教授分別作了大會特邀報告。
會后,與會人員參觀了加速器實驗室,并就未來科研合作與多學科交叉融合開展深入交流。
本次會議依托首套國產商品化串列加速器平臺召開,聚焦其未來在多領域的應用探索,為后續高水平成果產出與學科發展錨定方向。該套設備是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為學校“量身定制”的核科學研究關鍵設備,具備“雙束輻照、高溫、腐蝕”多物理場耦合作用下材料輻照特性研究的能力,可以應用于反應堆材料輻照效應、輻射效應評估等核材料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