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德國研究人員領導的國際團隊取得一項重要發現,他們發現了一種新的钅喜同位素。
此次實驗在德國達姆施塔特的GSI/FAIR加速器上進行,研究人員探測到了22個钅喜- 257核。這一發現使得原子序數為106的人工合成超重元素钅喜的已知同位素總數達到22個。
據悉,钅喜- 257是由一束鉻 - 52與一層薄薄的鉛 - 206碰撞產生的。研究人員探測到钅喜- 257原子核發生了21次自發裂變衰變,以及一次α衰變,總共探測到22個原子核。這種新同位素的半衰期為12.6毫秒,位于增強中子殼層間隙152附近。
超重元素钅喜首次被發現于1974年,當時一個俄羅斯團隊和一個美國團隊聲稱使用兩組不同的元素合成了這種超重元素。雖然由尤里·奧加涅相領導的俄羅斯團隊率先宣稱合成了該元素,但美國團隊的實驗證據被認為更有力,最終美國團隊為該新元素選定了名稱,將其命名為“钅喜”,以紀念團隊負責人格倫·西博格。當時,西博格是唯一一位以自己名字命名元素的在世人士。不過,奧加涅相也獲得了應有的榮譽:2016年,第118號元素被命名為“奧加涅相”(Oganessian),以紀念他。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GSI/FAIR的帕沃爾·莫薩特表示:“我們對钅喜- 257的發現,為殼層效應對超重核裂變特性的影響提供了令人興奮的線索。”他還推論,下一個更輕、尚不清楚的同位素——钅喜- 256——有可能在1納秒到6微秒的極短時間內發生裂變。